媒体报道
北青网:大雪来袭,医生支招降雪防病指南
通讯员 汤佳 扬州发布记者 王诗韵
今日大雪来袭,雪景虽美,但是也会引发健康问题。专家提醒,降雪降温后感冒、心血管疾病、低温烫伤等更易多发。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对此,记者邀请医生支招降雪防病指南。
一防感冒
雪天气温下降,要预防感冒,尤其是流感的发生。苏北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者医学科主任医师闵凌峰表示,冬季是感冒流行季节,尤其是雪后气温低,让人难以适应,不少人因为没有及时增添衣物,或因低温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等呼吸系统的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在苏北医院记者了解到,气温突然的变化,让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尤其是儿童抵抗力弱,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支招】
注意保暖 随气温增减衣物
为此,专家提醒,降温换季时节儿童呼吸道免疫力较差,易患、呼吸道疾病,市民朋友尤其带娃的家庭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外出,并保持室内通风。
“衣物要随气温增减,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平时营养要跟上,养成良好的一个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减少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闵凌峰提醒,除要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外,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份,尽量避免去人流聚集的地方。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远离感冒。
二防心血管病
冬季是高血压病发作的高峰期。“近期每天都能急诊到心梗患者,有时候还不止一两例。”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廖清池介绍,每次受气温骤降影响,科室接诊的高血压、心绞痛等患者会增加,还有心梗患者也会有所增加。心梗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年人基本都是疲劳、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冷刺激等导致病发。
而降雪导致气温低,对于老年人影响更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支招】
警惕胸痛征兆
“最近气温零下,不建议有心脏疾患人群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保暖防寒,加强自我监控。”廖清池提醒,如果突发心梗,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一是赶紧拨打120,让医院救护人员及时赶到;二是让患者就地平卧,并且将患者的腿稍微抬高;三是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候,要及时做人工呼吸,等候120救护人员的到来。
心梗发作前一两天是有一些征兆的。专家提醒,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患者感到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服药效果变差;或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心痛”,或者说“胸痛”。急性心梗通过“心痛”表现出来的占了70%左右。专家提醒,如果剧烈性胸痛持续半个小时,一定得赶紧上医院看。
三防低温烫伤
不少市民疑惑,热水袋、暖宝宝温度并不是非常高,为何也会导致烫伤?徐刚解释,低温也容易导致烫伤。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就可能会被烫伤,而当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也会造成低温烫伤。温度较低,只要接触的时间够长也能烫伤人。
那么,哪些物品容易引起“低温烫伤”呢?据了解,例如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取暖灯等取暖设备,以及过热的电子设备、充电宝等,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支招】
使用取暖物品时间不宜过长
徐刚提醒市民,一旦发生烫伤,需要立刻冷水冲或者冷敷,更重要的是保护创面不要受污染,然后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
另外,老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人尤需注意。如果使用电热毯,温度不要设得过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长时间地贴近暖气片等设备取暖设备。在使用热水袋取暖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热水袋取暖的时间最好不要过长,尽量避免整夜置于被窝内。
此外,使用暖宝宝要选择质量比较好的,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最好能多隔几层衣服。不宜贴过长时间,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揭下来换个部位再贴。此外,切忌贴着暖宝宝睡觉。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孕妇和婴幼儿尽量少用这样的取暖方式。
(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