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的这些变化应引起警觉
黑色素肿瘤由黑色素细胞构成,有良性及恶性之分。良性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皮肤黑色素痣。皮肤色素痣分布于全身皮肤上,根据痣细胞所处的位置深浅分为交界痣(痣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皮内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内)和复合痣(既有交界痣,又有皮内痣)。皮肤色素痣一般在儿童期开始出现,后随年龄增长,痣和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到青年期痣的数目达高峰,此后痣的数目逐渐减少。
恶性的为恶性黑色素瘤(也称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一般分为肢端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和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其中原发灶不明的黑色素瘤也归入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肢端黑色素瘤位于四肢末端,如手掌、足底等处,是亚洲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黏膜黑色素瘤起源于口鼻腔、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由于发病隐蔽,且血供丰富,因此黏膜黑色素瘤发现晚,且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是亚洲人中的第二大类型,约占20%。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白种人最常见,是由于接受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导致的,主要起源于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如头颈部、前臂及下肢等处。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白人第二大发病类型,主要位于非日光照射的部位。另一种少见的眼底脉络膜黑色素瘤,处理同黏膜黑色素瘤。
大多数黑色素瘤起源不明,约20-30%起源于黑色素痣,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摩擦,抓伤和损伤等而引起的恶变。从病理角度分析,长于易受摩擦部位的皮肤色素痣,尤其是位下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交界痣长期刺激就易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不适当的痣挖除和药物磨蚀等也可以引起恶变。
大家平时要注意观察痣的形态变化,从ABCD四个方面的变化观察(用词头归纳为ABCD:不对称性axis、不规则的边界border、不均匀的颜色colour、直径diameter大于6mm), 即痣变黑、变大、变得不规则,边界不清时要引起重视,或者身体平白无故出现黑痣时,一定要警惕,建议早期切除干净。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在早期发现的时候是可以得到控制,而后期则难以控制,且极易转移到身体各个器官。 (病理科 田秀春)
专家简介
田秀春,硕士,主任医师。扬州市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扬州市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专业特长:从事临床病理诊断二十余年,擅长临床病理诊断,淋巴造血系统、软组织、女性生殖系统病理为亚专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