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 夜间高血压
人体的血压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人群而言,我们机体血压存在“两峰一谷”,即清晨6—10点和下午16—20点为一天中的血压高峰,而夜间0—2点为血压低谷,也被称为“杓型血压”。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见少数人群,他们白天的血压常常正常,夜间的血压反而会升高,这类以夜间血压升高为主的人群,称为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怎么诊断?
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血压的波动曲线分为4种形态,即杓型(夜间平均血压低于白天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低于白天10%以内)、反杓型(夜间血压相当于或高于白天血压值)和超杓型(夜间血压比白天低>20%)。其中,杓型血压是正常人的血压状态,而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即是夜间高血压(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有美国的学者发现,约41%-53%的高血压人群有夜间高血压,而中国的研究数据是夜间高血压患者比例达49.3%。
夜间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有研究表明,夜间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其相关性大于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血压及诊室血压。夜间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脑中风、心梗、心衰、肾衰及猝死。
因此,夜间高血压是一个不可忽视、不能忽视、必须重视的健康问题。
夜间高血压怎么治疗?
高血压一经诊断,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做到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6g为宜;要戒烟限酒,要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肥胖者注意减肥;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作息。
我们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推荐选择长效制剂,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尽可能达到24小时,以长期稳定降压,对于夜间血压升高为主的人群,换药后如果夜间血压还不能达标,可以将降压药的服用时间调整为午后或睡前。一段时间以后,再作动态血压监测,以确认夜间高血压是否得到了控制。
总之,夜间高血压容易诊断,不难管理,关键是提高警惕,多加关注,只有这样,才可能尽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内科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