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苏北
“苏北工匠”系列②|陈平、石维平
如果说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艺术品”,那么,医生就是修复生命的“工匠”。医生和工匠,虽职业不同,但他们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内核——对技艺的精湛追求和对完美的执着坚守。苏北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们以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为扬城百姓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他们中又有一批人获得“苏北工匠”荣誉称号。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他们是自我挑战,也是自我超越,以“工匠精神”诠释医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让“传承百年仁爱、精通济世医术”的医院精神在百姓心中熠熠生辉!没有匠心,难成良医。工匠精神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境界。一名好医生,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让我们一起走近苏北人民医院“匠心医生”,聆听他们的故事。
陈平:一心装着患者 一生践行“工匠精神”
简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主任医师、扬州大学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原大外科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
感言:身为一名外科手术医生,我深刻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它是一门需要极致专注与精湛技艺的“手艺活”。每当我拿起手术刀,都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每一位患者都是我手中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与健康都系于我的技艺与判断。我深知,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生命的托付,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差错。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服务。我精心雕琢每一个手术细节,力求做到完美,让患者能够重获健康与希望。
42年如一日,陈平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一站在手术台上,他就忘却了时间,一心只有患者。如今,退休七年的陈平,依旧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岗。从医42年来,他历经很多手术,每一个患者都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每一次的治愈都带给他无尽的成就感。2001年,普通外科成为江苏省重点专科。2006 年,普通外科进行二级分科,使得胃肠、肝胆、甲乳等科室得到了快速发展。42年来,陈平所获的荣誉很多,他把荣誉视为医院的共同财富,而非个人的荣耀。他说:“苏北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关爱。”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门需要匠心的“手艺活”。只要拿起手术刀,他都会尽心尽力,以工匠精神对待。对他来说,手术过程不仅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使命。他愿意用一生去践行“工匠精神”,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维平:择一事 终一生
感言:身为医者,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要做好一名医生,首先要具备坚韧不拔、不怕吃苦的精神。医学之路漫长且艰辛,唯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方能攀登至医学之巅。同时,责任心更是医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尽管人的精力有限,但作为医生的责任心却丝毫不能懈怠。我们需时刻提醒自己,患者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必须全力以赴、尽心尽责。此外,作为外科医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追求技术进步,以精湛的技艺和冷静的应对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医42年来,石维平深深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始终坚守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在胸外科领域默默耕耘。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何时,患者的病情变化都是他最关注的,他对待患者平易近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平民主任”。42年,石维平见证了胸外科从综合到专科的发展历程,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80年代末,科室逐步开展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通过引进人才,推动专科发展,尤其在微创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现如今胸外科微创手术包括食管、纵隔、肺肿瘤等疾病,微创手术率已经提升到了90%以上,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石维平认为,医生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患者生病并不是只有单独的器官有疾病,人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有全面的知识来救治患者。”如今,他依旧奋战在一线,尽他所能为病人解决问题,设计最佳的手术方案。他说:“我做了一辈子医生,做医生就要奉献,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医生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