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交汇点:战疫日记|大战当前,医者职责就是哪里需要去哪里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高苏俊: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晴 7月24日晚,晚饭时间,我刚拿起筷子,就接到医院通知,南京采集核酸急需支援。当时我家大宝已有过敏性紫癜加重迹象,但在爱人的鼓励下,我还是坚定地报名参加了。南京是我母校南京医科大学所在地,也是我生活了7年的城市。我对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使命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匆匆吃了几口饭,立即收拾行囊,奔赴医院,集体连夜赶往南京,抗疫战斗的号角就此吹响。 就在我离开的第二天,大宝腿上的紫癜数目急剧增多,也因此住进了医院。大宝从未打过针,这是生平首次住院,抽血化验、挂留置针以及一系列的治疗,着实让在外的我又紧张、又担忧。夜里任务结束后我与大宝视频通话,令我惊讶的是他见我说的话却是:“爸爸,你安心在南京,别担心我哦。我今天抽血、打针很勇敢,我都没哭。”我顿时觉得娃长大了,而我唯有努力战斗,给他树立个好榜样。我离开的第六天恰逢大宝的生日,我只能通过遥远的视频祝福他,而大宝依旧像个小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安慰我,让我不要担心。 很快,扬州疫情来袭。我又受命加入到了发热门诊一线抗疫的队伍中。经过一天内容满满的培训和考核,我快速地适应了发热门诊的节奏和步伐。进入发热门诊时,正处于疫情暴发期,发热门诊每天的工作量巨大。时值酷暑,厚重的防护服,紧密的口罩和面屏,呼吸很费力,很快汗水就浸透全身,这是对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双重考验!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看到来诊患者痛苦中夹杂着惊慌的神情,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勇敢地去服务好每一个就诊患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检查结果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出来,一些患者因此而产生焦虑不安和烦躁的情绪,这个时候我就会反复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安抚他们的情绪。我深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救治患者的身体,更要抚慰患者的心灵。 发热门诊是个高风险的地方,也是医院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发热门诊的任务是艰巨的,既要筛查出新冠阳性的患者,还要保障患者、自己以及战友们的安全,因此我们经常利用上班的间歇期,反复推演与讨论,不断优化流程,防控潜在感染机会,保障疾病救治,并努力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力争使每个患者都能忐忑而来,安心而归。 8月19日时,疫情趋于向好,经过2周的隔离休整后,我又奔赴如家酒店医学观察点继续新的工作,为密接和次密接的观察人群提供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这里的工作相对于发热门诊来说稍微简单,但承担着很多繁锁的事务。我每天要为观察人群进行核酸采集、体温监测及身体和心理健康辅助,时刻关注观察人群的感染管理与防控,还要清理医疗废物,这些工作需要粗中有细、防控精准。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子,宝宝才2周岁大,正与我家二宝同龄。每天早上我都要帮他们采集核酸。给宝宝采集核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采集之前,我都会先和宝宝玩一会儿,等到宝宝和我亲近一些了,我便会蹲下身或以让他更舒适的方法去给他采集,这样宝宝就不会哭闹了。经过几天的和谐相处,最近宝宝一听到我敲门就主动跑来和我说:“叔叔你放心,我一定会乖乖的。”然后张开大嘴迎接我的拭子。 转眼,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我的爱人分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每次和她通电话,她都叫我放心,家里有她顶着呢。大宝一如既往的懂事,还学会了自理。他常常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自己做功课,不用妈妈操心。大宝在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帮着带弟弟,教弟弟识字、下棋。正是有了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我才能安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疫情来袭,医者职责与担当,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但愿山河早日无疫,家园回归静好!
通讯员 苏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