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现代快报:江苏最美抗疫职工│在武汉“战斗”近百天,他的建议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宣 记者 曹锋)5 月 10 日下午,结束了 14 天隔离休整的郑瑞强,从南京回到扬州。郑瑞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江苏援湖北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武汉片区组长,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他是扬州第一个前往湖北支援新冠肺炎救治的医务人员,也是留在武汉 " 攻坚 " 到最后的 " 重症八仙 " 之一,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江苏 " 最美抗疫职工 " 称号。回想起在武汉 " 战斗 " 的近百个日夜,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郑瑞强心里依然充满了感慨。
△ 扬州的同事热情欢迎郑瑞强 " 归队 "
今天就出发
1 月 23 日是腊月二十九,郑瑞强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请他前往武汉支援。
" 什么时候到?"
" 今天!"
武汉站已经不能上下客,郑瑞强只好在附近的汉川站下了火车,乘坐当地车辆来到汉川和武汉交界处,再换乘武汉卫健委派来的车赶到指挥部," 本来三个半小时就可以到武汉的,结果走了将近 8 个小时。"
△ 郑瑞强在红区
刚到武汉的时候,郑瑞强看到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在武汉市肺科医院,一个重症病区里 10 张病床全部住满,每一个病人都接受了有创插管治疗,还有 3 台 ECMO 在运转,医护人员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郑瑞强早上 8 点进入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病房,一直到晚上 7 点才出来。在厚重的防护服里,全身的汗水向脚下汇集。为了解决鞋被湿透的问题,已经快 50 岁的郑瑞强,喜欢上了年轻人夏天最爱的洞洞鞋。虽然洞洞鞋便于清洗消杀,但在武汉冬天的低温下,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
△ 郑瑞强在救治患者
"我作为专家来这里不只是动嘴的,更是要动手的。我只有和当地的同志们一起干,没什么好说的。"给重症病人气管插管,属于高危操作,郑瑞强到武汉全市 42 家定点医院巡查时,每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第一个出手,为大家作好示范,"我要让年轻的同志们都知道,只要防护得当,没什么可怕的。"
病房就是战场。郑瑞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们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是战时状态,但不能以战时的心态来治疗病人,更需要规范诊疗。"2 月 9 日,由郑瑞强和多位重症医学专家联合署名执笔的论文《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发表,并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为实现关口前移和规范治疗提供了可操作性流程和具体标准。
武汉重生了
郑瑞强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位 40 岁的患者被转入 ICU 时,肺功能已经 90% 以上丧失。经过一个月的 ECMO 治疗,仍然不见好转。郑瑞强没有放弃,终于在 40 多天时看到了转机。ECMO 脱机之后,这位患者实现了自主呼吸。
" 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郑瑞强说," 平时 ECMO 治疗一个月左右就能见分晓了,因为病人身体或者家属经济的承受能力都会到达极限,很难再坚持下去。但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是不计成本地对待每个病人的生命,真的是创造了奇迹!"
△ 郑瑞强在武汉留影
4 月 8 日零时,武汉解封。郑瑞强下班后特意来到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重生了!" 看到灯光亮起来的时候,他满心感动。几天后,他从武汉市肺科医院转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ICU 病房救治危重症患者,直到 4 月 26 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 郑瑞强感动落泪
在武汉最艰难的时候,郑瑞强没有落泪。5 月 10 日,当他回到扬州,面对迎接他的同事和战友们,他却流下了眼泪," 感谢大家对我家人的关心,尤其感谢我们 ICU 的兄弟姐妹们。我知道你们也很辛苦,有很多的医生护士去了武汉,去了抗疫一线,而我们的床位一直是满的,是你们一直在坚守,你们辛苦了!"
终于回到家,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他还有很多工作放心不下。"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要做好随时被抽调支援的思想准备。" 郑瑞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还有科室里日常的临床工作,今年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病人的治疗,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苏北人民医院供图 魏如飞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