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 正文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新华日报丨 扬州让200万农民看病少折腾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农民看病.jpg

仪征居民在接受“家庭医生”免费诊治

仪征市大仪镇潘沟村村民季女士4岁的女儿小雪,患有过敏性哮喘,时常不定期发作。最近,她带女儿来到仪征市大仪中心卫生院就诊。“没打针也没输液,医生只给开了点抗过敏药和糖浆,总共花30多元。”季女士说,以前孩子一生病就要去市里看病,坐公交一个半小时,现场再排队、挂号、取药等,看好回来天都黑了。“自从大仪中心卫生院有了儿科后,我再也不用抱着孩子来回折腾了。”

仪征市送桥镇62岁村民赵玉田,今年初查出胃癌。家人原本想送他到扬州大医院做手术,后来听说大仪中心卫生院条件好,水平也不错,就选择来这里做手术。“从入院到出院只花1万元出头,离家近,家人照顾也方便。如果去市区苏北人民医院,至少要自掏腰包花3万元。”赵玉田说。

大仪中心卫生院,是一所建成投入使用没几年的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担负本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功能,还负责诊治周边乡镇百姓的疑难杂症。该院院长黄程介绍说,以前除了仪征市人民医院,基层医院都没有儿科,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必须由家长带着到市区看病,非常不方便。

大仪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德明说:“大仪中心卫生院是在原先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上集中优势新组建的区域医疗中心,现在科室齐全,中医科办出名声,三分之二病人来自区域外。”

像大仪中心卫生院这样的区域医疗中心,扬州共有18家。

“县(市)级医院越建越大,门庭若市;基层卫生院越来越小,乡亲们有个小毛小病,动辄就要进城,花钱多、耗时长,还要亲人陪同。”扬州市卫计委主任黄为民说,宝应县射阳湖镇居民,以前大病小病都要进县城就诊,进趟县城坐车两小时,来回要一天。现在,按二级医院标准建成的射阳湖区域性医疗中心,最远的百姓也只需15分钟车程。

扬州共有100多个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院比较薄弱,全部进行投入升级改造,既没有资金实力,也没有人才资源,根本不现实。将有限的财力、人力集中起来,建设能满足百姓看病就医需求的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必然选择。

近3年,扬州陆续投资11亿多元,分别在宝应、高邮、仪征等6个县(市、区)交通较方便、基础较好的18个乡镇,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去年底全面建成投用,覆盖人口200多万。

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原有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础上,明确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介于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床位在100-350张之间,全部配备螺旋CT、胃镜等高端设备,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而其他乡镇卫生院重点向提供一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医养融合服务等方向转型发展。

硬件条件具备后,如何引导百姓选择家门口看病?扬州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郑轶群介绍,当地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周边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抽调骨干力量到中心。有些乡镇卫生院外科只有1-2人,几乎不做手术,集中到区域中心后,外科有10-20人规模,老百姓一般手术不用去大医院;中心与上级大医院,如苏北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组成医联体。大医院每下派一位专家坐诊,财政每年给予10万元补贴;设法招揽高级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进县级以下医院,随到随用,无需经过笔试、面试程序。

一些区域医疗中心,还聘请大医院退休专家来坐诊。记者近日来到广陵区汤汪区域医疗中心,中午12点已过,但骨科专家李玉麟的诊室外,仍围着众多待诊患者。该中心院长陈迎凤说,李玉麟是医院特聘高级专家,去年李玉麟团队业务收入超过医院的三分之一。医疗中心建成后,集聚许多优质资源,今年该院还开展一例四级大手术,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今年以来就诊人数比两年前同期增超240%。

黄为民说,高邮市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由原高邮送桥中心卫生院、郭集卫生院、天山卫生院优质资源整合而成,去年9月底投用,到去年底,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手术人次比原来三家医院总和同比分别增长27.42%、11.83%、58.06%。

区域医疗中心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18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新招录人员340名,遴选出省、扬州市级骨干医生120名。扬州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做法,被列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获得省领导和国家卫计委领导充分肯定。

 

来源:新华日报    通讯员  苏宣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