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好青年
【人物·好青年】范璐:并非“超人”的急诊女医生
作为急诊科医生,范璐自2012年从业以来的7年时间里,生活就变得单调起来,做的最多的是救死扶伤、提升技能,没有自己的时间,而同时,她的人生也复杂起来,一个全世间永恒的问题自始自终在她身边围绕,这也是她所要做的:向自己、向患者和亲属厘清生与死的关系。
是妻子、是母亲,更多是医生
2012年,范璐开始工作并被调剂到急诊科。众所周知,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是特殊的:突发多意味着加班长、病情急则代表风险高,作为一名急诊女医生,范璐的忙碌再正常不过,而这也让这位一个两岁宝宝的母亲所陪伴家人的时间大大缩短。范璐坦称:“急诊的夜班真的是很多很多,非常累,而且年轻的时候不太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感觉体力会有点吃不消。”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回到家已是身心俱疲,“一回家倒头就睡”。
话虽这样说,范璐在工作与家庭中都十分尽心,除了平日繁忙的急诊,她同时要学习进修、锻炼技能,在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范璐作为9位江苏省代表队队员之一,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至于家庭,她不会与家人谈论医学,但会与丈夫闲聊、倾听孩子的唠叨不休,在家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范璐是妻子、是母亲,更多是医生,正像她的微信名是“急诊范小姐”。
如果说急诊的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那么剩下全都在家庭,“我好像没什么个人时间。”这句话被范璐说出来有些心酸,但她并不在抱怨,“也许看起来我放弃了很多爱好,这些爱好我也有兴趣去做,但是呢,其实不做也不难受。很多人一辈子会做很多很多事情,而对我来说,我的一生做好一两件事就可以了。”在纷繁复杂的这个时代,87年出生的范璐显得很明白,可有可无的爱好不会扰乱她的心绪,工作压力大的现实也没有让她焦虑徘徊,有着充分自我认同感的她在看似单调的生活里绽放,她有对自己的期许、对未来的展望,她相信“一项技术成就一代医生”,相信身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急诊会有很好的未来。
“人的生命力既坚强又脆弱”
急诊科可以说是生死关头的最前线,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心情忐忑,医患关系由此也会比较紧张。或许是身为女性,也有性格因素,范璐并未与患者和家属起过较大的冲突,但她也直言这不容易,有时候得靠自我排解情绪。
有一句医学名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若急诊是一场场战役,那么总有无能为力、打败仗的时候,死亡在急诊科并不罕见。很多人会以为医生,特别是急诊科的医生看惯了生死,已经麻木,而事实是生命的厚重同样会让他们对死亡不易释怀。一位曾因服用百草枯接受治疗的病人在范璐的记忆里怎么也磨灭不去,“真的只喝了一点点,先是吸氧、无创通气、上呼吸机,但最后肺部情况还是恶化了,一直努力坚持了两个月可却无力回天。”范璐语气里深深的遗憾告诉我们急诊医生对生死不会一惊一乍,但这种坦然绝不是麻木。“我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负面情绪,只是没有那没多时间去生气或者郁闷。”范璐及所有急诊医护人员所能做的就是不放弃每一次的努力,也正是这些努力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尊重。那位服用百草枯的病人最终没能抢救回来,家属在遗憾过后仍然表示了感谢,这让范璐也很是感动。“没有病人的坚持和家属的理解,或许这两个月也不能过来。”
苏北医院还接治过一位从七楼跳楼自杀的病人,来时多发内出血,肝脏和脾脏破裂,血压非常低。“我们都觉得她可能过不来了,但急诊介入治疗后基本第三天就稳定过来了。实在是很感慨,人的生命力既坚强又脆弱。奇迹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
医学既有的知识和医生的目标之间,有一段巨大的落差。“医生不是超人,承认我们的不足,努力了就好”,范璐说。急诊人没有改变世界的冲动,把一个人救活了,就是一个医生最具体的成就感。在急诊医生眼里,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在疾病面前,没有年龄、性别、贫富差别、社会地位高低。无数次重复的生死一瞬间,也让范璐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学会从容,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学会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他人。
文字:林朝阳
编辑: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