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医患关系在和谐中前行 医患关系在和谐中前行

发布时间:2005-08-2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听说心脏内科近两年未出现任何医疗纠纷,是全院最平静的科室之一,奥妙何在?
    医生是高风险的职业,心血管专业尤甚。要想没有任何医患矛盾,几乎不可能。如何化险为夷?如何平息可能发生的过激行为?拜访心内科医生护士,并与住院病人聊天,越来越感觉这个科沟通、和谐氛围之浓: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和谐中前行。如是,还有什么纠纷不能消灭在萌芽状态?还有什么险难不能化解?
    要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及医护质量至关重要。可以说,它是和谐前行的根本保障。这个科心脏介入手术数量与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对此,省人民医院心脏科主任曹克将教授、中国最大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张奎俊教授等都有过较高的评价。这无疑是对这个科医疗质量的一种最佳注解。
    心血管专家顾翔徐日新及护士长孙党红等坚信:花在病人身上的心血与医疗安全质量成正比。因此,心内科的人总是积极利用有限条件,全身心投入工作。手术即使成功做完,深更半夜也要电话询问一下,唯恐出现意外。一次,心血管专家屠莉莉工作结束深夜一点半到家,老公没好脸色:“你继续打吧,别回家了!”——老公以为她在外打牌了。徐日新说,家属不相信我们如此之忙呢。值班护士自然以病房为家。病人需要就是指令。 第一时间出现在呼叫患者面前——心内科医护人员对此一丝不苟。
    在这个科,都说两位主诊医师顾翔徐日新压力最大。他们偶尔出差,也要与在家的医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情况,返扬一下车,首先直奔医院。
    在这个科,医生护士看病百分百地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不管你是什么身分,不管你是城里人乡下人,都一样热情耐心,一样无微不至,一样负责到底,一样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市区一家砖瓦厂的困难职工杨某,患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用药疗效很差,即使一般的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其效果也不会理想。他们请求社会力量赞助了3万多元,科室又帮助筹集了1万多元,为患者植入了最好的药物涂层支架,并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术,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仅有医术保障,如果没有医患之间的沟通融洽,要和谐往往也是纸上谈兵。
    顾翔博士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精通心理学,时刻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作为科室负责人之一的他,在这方面水平也很高。不管如何繁忙,他接待病人总是那么不厌其烦。医疗组绝大部分的沟通工作都由他来担当。
    有一病人家属曾声称要将他们告上法庭,后又来向他们道歉,此事很能说明问题。一17岁女孩,患心动过缓,最慢心跳一分钟只有十余次,3年前因此昏厥过一次。顾翔医疗组考虑到患者很年轻,家庭经济困难,从节省费用出发,没有立即给她装永久性起搏器,而是尽量用药,如无效再装。可这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做法并未得到其家属理解。患者个别亲属私下找来算命先生为她把脉,结果轻信其“姑娘本无病,只需招一下魂即可”的荒诞之言,对医生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在病房大吵大闹两天,复制了病历,声称要将心脏科告上法庭。顾翔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以情动人,后来,患者到南京一家大医院就诊,认为我院诊疗完全正确,于是,家属到病房向顾翔等道歉,表示感谢,并补交了所欠医药费。
    想了解心内科如何在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架设沟通桥梁,也许病人的话最有说服力。走访一个个住院病人,听着他们的诉说,感觉医生护士一次次倾注热情的穿行,一句句耐心细致的医嘱,日积月累,架起了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融洽之桥。 
    让我们先来看看7号床58岁的邗江施桥人贾女士。贾女士由顾翔医疗组安装了有双向功能的新型抗房颤起搏器,现已消除原来心室间歇性停搏等症状。记者拜访她时,她老公陪伴在场。一说起对危及生命的房颤的治疗,夫妇俩异口同声:口服心服。因何口出此言?缘于顾翔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及此前此后耐心细致的解释、询问、叮嘱。  
    因为医疗费用全部自掏腰包,说起这次痛下决心的治疗,真可谓一波三折。原来,贾女士先住在另一家医院,有关医务人员检查后未作跟踪,便要家属签字实施治疗:“再不治,你就没命啦!”虽然讲的是实情,可这一简单生硬的告知,对病痛缠身的患者来说,不啻一个致命恐吓。贾女士说,当时我真被吓呆了。任凭对方如何催促,她只能选择逃离。当她们夫妇来到我院心脏内科时,顾翔他们除作详细检查外,24小时全天候跟踪观察,由此裁决采用何种治疗方案。他们充分掌握病情,并一一告知患者家属。确认必须安装起搏器后,详细介绍不同功能的起搏器作用,耐心解释后,由患者及其家属权衡利弊,决定采用何种起搏器。对此,贾女士老公朱先生一再说,如此这般,花钱治病,心情舒坦。
    良言一句三冬暖。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一个有失粗鲁,一个得益和善,其结果必然大相径庭。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反感前者,身患疾病的人尤然。  
    再看20床75岁家住扬州大桥东的姚老先生,还有21床53岁市区的下岗工人庞先生,他们的家属说起心内科所有医护人员,也都赞不绝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确实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既考虑如何采用最佳方案治好病,又考虑如何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能用价格低一点的药物同样达到一定疗效的则选择价低的药。那个1969年下乡插队如今下岗在家的庞先生,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两年前开过刀,这次住院初来时,险休克,家属希望安个支架,可造影做下来,可以不放支架,只需药物对症治疗即可。医生将实情告知病人及家属,自然获得赞许。

(摘自《苏北医院》报第10期)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相关专家

姓  名:徐日新 主任医师

专  长:

冠心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及危重心血管病救治。

出诊: 星期一 上午 星期三 上午 星期三 下午

简  介: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曾任江苏省医学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江苏省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人。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获江苏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