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电子院报 >> 2016年6月 第6期>> 正文

3_ps_p0001 副本.JPG    

仪器设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8

“每天包括宝石CT在内的CT检查一般500人左右,星期一最多,达到600多人;磁共振每天200多人,星期一更是达230多人。”我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吴晶涛介绍说,这得益于患者的信任,更是得益于我院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医学影像科忙碌状态的真实写照。

特殊序列t-ASL 再也不用打造影剂

姚女士患有宫颈癌,做化疗后很虚弱,家人扶着她来做核磁共振检查,看化疗的结果如何。谁知做完磁共振后,姚女士身上起了一片红疹子。姚女士一下就紧张起来,急忙问医生怎么了,吴晶涛为其看了一下,原来身上起了荨麻疹,这就是钆过敏造成的,并无大碍,是由于身体太虚弱免疫力低而引起的。

对钆过敏的患者非常少见。但在进行血管成像时要打造影剂,还有一些患者会对CT造影剂过敏,如碘过敏。现在这部分患者无需再担心过敏带来的不适,区域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ASL)不用打造影剂就可以进行脑血管成像,而且还可以看清脑血管供血区域血液供应情况,有无缺血区以及缺血区域是由哪个血管代偿供血等。

市区63岁的朱大爷,不久前突然言语不清,左手和左胳膊无力,之前在别家医院做了检查,显示脑部并无问题。吴晶涛为其进行了t-ASL检查,发现朱大爷右脑严重供血不足。原来t-ASL可以将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供血区域区分开来看其是否有区域供血不足现象,而朱大爷的右脑严重供血不足是因为右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血供由椎动脉代偿,所以CT平扫甚至MR平扫等检查无法清晰识别开来。利用t-ASL序列可以更清晰明了地知晓患者脑的双侧供血状况,明确病因从而更加精准地为其治疗。

pic8.JPG

更舒适,人们都可“静静”做检查

很多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都颇受噪音的困扰,传统的磁共振噪声在110分贝左右,好比“钻头”的噪声,这让很多老年人受不了,要把耳朵塞上。医生们也会要求患者带上耳塞后再行检查。对于忧心忡忡病患来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面临尚且未知的疾病带来的恐惧,核磁检查时长达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噪音无疑增加了病人的忧虑、紧张。

我院自2015年购进一台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MR750W静音磁共振,解决了部分检查部位磁共振噪音的问题。这台国际最先进3.0T磁共振机,至目前为止在全国仅有少量装机;2015年5月起在中国上市,我院引进的是全国第一台。吴晶涛介绍,平时医院工作环境噪声约为68分贝左右,而普通磁共振的噪声在110分贝左右,静音磁共振将噪声控制在70分贝左右,让人不再有不适感,患者再也不用忍受嘈杂的噪声,可以在舒适、安宁的环境中接受检查。

此外,静音磁共振优势体现在没有辐射、花费便宜、成像清楚。

新技术认清帕金森氏症

静音磁共振还可准确进行全身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全身各脏器早期肿瘤和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具有优势。帕金森氏病从患者早期表现为手部震颤,经过长期发展,80%的患者都会发展成为认知障碍。从颤抖到发展成为认知障碍,有一个过程。在其过程中,患者和家人往往都意识不到。吴晶涛说:“有些老人在儿女陪同下来医院检查,我们问诊有无认知障碍,多半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挺好’,但如果单独问老人,他或许连儿女名字都叫不对了。”这就说明老人记忆力已经不行了,会慢慢地发展成为痴呆。我们通过研究,将有认知障碍的、轻度认知障碍的、暂未有认知障碍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常人做对比,看这些与正常人的神经网络相比有哪些变化,以脑网络为生物学标志物揭示帕金森氏症认知功能损害进展的脑网络变化模式。静音磁共振使磁共振从定性诊断时代进入了精准定量诊断时代,通过疾病早发现、早诊断、病灶定量测定,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