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电子院报 >> 2016年6月 第6期>> 正文

3_ps_p0001 副本.JPG    

大手拉小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8

“大手拉小手,走路不怕滑,走啊走啊走啊走,转眼儿子就长大。”《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这首主题歌,相信每个爸爸妈妈都再熟悉不过了。一家三口,牵着手走,一起去郊游,那就是幸福之家的标配啊。不知道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否遇到过,牵手的过程中,父母一用力,孩子突然不停地哭闹,并且牵手的一侧肘部不能活动呢?如果有,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姆肘。

保姆肘在医学上称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在1-4岁的幼儿。此时宝宝的桡骨头发育尚未健全,桡骨头和桡骨颈的直径基本相同,而环绕在桡骨头周围的环状韧带相对比较松弛,对桡骨头起不到牢固的稳定作用。当宝宝的肘关节处于伸展并且向内侧旋转的位置上时,手腕或者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的牵拉力,桡骨头就会向下脱位,而环状韧带就滑过桡骨小头并嵌顿于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终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然后宝宝便会哭闹不止,拒绝活动或者按压。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判定宝宝出现了桡骨小头半脱位。

pic6.JPG

当宝宝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建议还是到最近的医院求助于骨科医生。专业的骨科医师多会通过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绝大多数不留后遗症,父母可不必过于担心。复位成功的标志就是宝宝可以自由的活动并能屈伸肘关节。复位成功后,患肢可用三角巾悬吊,尽量稳定3-5天,减少活动,以防止造成习惯性脱位。对于经常复发的习惯性脱位,家长们应注意,一定注意避免牵拉患侧肢体。

宝宝一般到了5-6岁的年龄就极少出现保姆肘了。因此,在宝宝6岁以前,一定避免过于用力牵拉宝宝的上肢,防止出现保姆肘。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