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一跤就脊柱骨折 这个“沉默杀手”就在身边!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我国已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67亿,占人口的18.9%,老年人代谢机能减退,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病,老年人发病率为30%-5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如不能正确处理,将会导致:1、患者长期疼痛,无法缓解。2、致残,不能自如活动,生活不能自理。3、致死,由于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使患者长期卧床,发生肺炎、栓塞、褥疮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怎样正确处理骨折?
首先是早期发现骨折。很多老年人发生腰背部疼痛,由于没有外伤,认为可能是疲劳、腰肌劳损等引起,不认为有脊柱有骨折的可能,没及时到医院就诊;也有些是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给患者做相应的检查,导致漏诊、误治。
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给手术带来了极大困难和风险。有些患者只能放弃手术在长期痛苦中度过余生。还有一些患者早期已经诊断脊柱骨折,由于不愿手术或担心手术风险或舍不得花钱,导致病情加重。
老年人脊柱骨折到底
怎样正确处理呢?
1、如果发现胸腰背部疼痛,尤其出现翻身或咳嗽时疼痛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不论是否有外伤史,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时疼痛与骨折的部位是不一致的,很多患者表现在骨折的下方疼痛。所以,要同时检查胸椎和腰椎。另外,早期骨折,X线或CT不能发现容易漏诊,需做磁共振检查,这是诊断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金标准。
2、早期诊断脊柱骨折后,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绝对卧床,不能坐、立、行走,吃饭,大小便都要在卧床状态下进行。二是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也就是在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医用骨水泥,创伤小,只需要6mm的小切口。一节椎体手术时间也只需要20分钟左右,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正常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 越是年龄大,越是要早做微创手术。
正确处理脊柱骨折的同时,不要忘记治疗骨质疏松,防止再骨折的发生。统计显示有一半的患者会发生再次骨折。患者要多种营养兼顾,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在这基础上,还要补充钙剂以及使用抑制骨破坏的药物。如重度骨质疏松,还可使用促进成骨的药物治疗,可较快改善骨质量,防止骨质疏松再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处理及时、正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祝广大老年朋友健康长寿。
专家简介
冯新民:大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擅长骨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处理,熟练开展颈椎疾病的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创伤、肿瘤、结核、滑脱的诊断与处理,先天性及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形手术,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Quadrant通道下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MIS-TLI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侧路融合技术(OLIF、XLIF)、颈椎/胸椎及腰椎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手术(UBE)等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