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苏北
我院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口述访谈(第二期)
2023年9月,我院13名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从扬州启程,远赴距离中国9000多公里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2024年9月26日,队员们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平安凯旋。这一年,队员们秉承“传承百年仁爱 精通济世医术”的医院精神,不惧艰险,克服医疗资源短缺、生活条件艰苦、语言沟通困难等重重障碍,积极协助纳兹莫加医院开展新技术项目、疾病预防和医院管理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初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中国力量,彰显大国担当。2024年10月,苏北人民医院开展了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口述访谈,访谈小组通过事先沟通制定采访日程表,分批次开展了援桑医疗队员们的口述访谈,采取集中访谈和个性化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我院援外队员们援桑期间的亲身经历。今天,让我们通过真实的文字记录,一起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难忘经历……
讲述者:卢圣铭
苏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科主任,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行动小队队长
卢圣铭口述访谈时的照片
卢圣铭口述档案文字稿(节选):
传授微创医疗技术 惠泽更多当地百姓
在医疗援助过程中,我致力于将前列腺电切、膀胱肿瘤电切、腹腔镜操作等技术以及对微创手术的理解传授给当地医生。纳兹莫加医院年轻医生们经过系统的培训逐渐掌握手术的关键技巧,并能够独立开展相关操作。我相信,传授给当地医生先进的微创手术,不仅能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对当地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还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惠及更多患者。
制作“斯瓦希里语”纸条 普及健康宣教知识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肾脏外伤出血救治,当时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且出血量较大。面对当地医院药物匮乏和缺乏监护仪的困境,我立即向医疗队基地汇报,妇产科、麻醉科和口腔科主任们立即准备好抢救药物和仪器赶到医院支援,最终帮助病人转危为安。此外,为了降低结石发病率,我与当地医生联合制作了用当地“斯瓦希里语”书写的健康宣传纸条,提供饮食和运动建议,普及健康知识。
接受“定制长袍”厚意 推介“毛笔书法”融情
当地居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方便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交流,我特意学习了一些日常使用的当地语言。回国前,当地医生为了表达感谢,专门根据我的身高和肩宽定制了一件具有当地特色的长袍赠予我。此外,他们对我带去的毛笔和字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起初甚至将毛笔误认为是筷子,我借此机会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毛笔书法,并鼓励他们尝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讲述者:王璐
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委,行动小队队长
王璐口述访谈时的照片
王璐口述档案文字稿(节选):
完成首例POEM手术 开辟复杂病例诊疗新路径
在早期癌症诊断和诊疗工作中,我积极向当地医生传授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疾病处理方法。针对当地胃镜设备老化问题,我主动向医院申请了新设备。在新设备尚未到位前,我决定与团队优先采用药物治疗,并成功完成了该地区首例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手术。这一新技术的开展为复杂病例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也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的进步。少年便血背后的警钟 推广胃肠镜普查“早揪癌”一位16岁男孩因便血就诊却被诊断为晚期结肠癌的病例让我印象深刻,这反映了当地许多人并未认识到进行胃肠镜筛查的重要性。因此,我积极开展胃肠镜癌症早期筛查,发现了十余例息肉病例,若不及时干预,这些息肉极有可能恶变。我深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推广胃肠镜普查并提升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至关重要。驻外归后惦念科室 援外精神融入日常在结束援外任务后,我曾与科主任沟通,表示只要科里有需要,即使在休假期间,也愿意随时回来支持工作。我始终相信,援外医疗队的奉献与合作精神应继续融入到我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作为苏北医院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医院的发展是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果,在医院即将迎来125周年之际,我衷心希望我们医院的未来发展更加美好。
讲述者:焦成
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行动小队队长,资产管理员,队费管理员
焦成口述访谈时的照片
焦成口述档案文字稿(节选):初临第一例手术 妙手回春“取硬币”我们的医疗队刚驻地,便接到当地医院的紧急通知,8岁男孩误吞了一枚硬币,硬币卡在食道内,出现胸痛和呼吸急促的情况。尽管对环境尚不熟悉,我还是迅速赶去手术室并努力寻找适用的器械。由于当地医疗设施有限,麻醉师缺乏麻醉管,我在评估条件后决定不进行气管插管,而是直接使用钳子操作。整个过程仅用两三分钟便成功取出硬币,男孩很快苏醒,家属和当地医务人员对我们的技术表示赞赏。丰富开展科普活动 解开“脖子肿大”之困在当地,我们发现许多甲状腺肿大的患者,他们的病情严重到限制了脖子的活动。通过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和患者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使用的海盐经过晒干后并未添加碘,且商店里销售的含碘盐也未被广泛使用,这是导致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通过与当地媒体合作,在桑给巴尔日报和电视台上普及缺碘的危害。在义诊过程中,我们也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强调食用含碘盐的重要性,提升当地居民对甲状腺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讲述者:季河清
苏北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委,行动小队队员,会计,桑岛医疗MDT小组、车辆驾驶小组、网络维护小组、安全小组队员
季河清口述访谈时的照片
季河清口述档案文字稿(节选):
筛查预防青光眼 合作攻坚眼眶肿瘤手术在桑给巴尔,我除了常规开展白内障手术外,还筛查了不少青光眼患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提醒他们定期就医和筛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团队走访了约50所学校,向青少年科普青光眼早期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此外,在一次眼眶肿瘤手术中,我邀请了口腔科的储伟明主任协助我,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结果非常满意,这次经历也是让我深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手把手传技艺 培养白内障手术本土人才我注重培养当地的年轻医生,当时带着两位当地年轻医生学习白内障手术,从基础步骤入手,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手术技巧。尽管过程中充满挑战与困难,我们始终坚持培养当地医学人才,帮助他们能够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若能选拔当地优秀人才到我们医院进行专科培训,培养他们自身的技术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将对当地的医疗技术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搭建联络平台 携手共建友谊桥梁作为队委,我承担了与中资单位的联络工作,参与成立了一支华人篮球队,并借此机会与当地中资企业建立联系。在郑东主任的支持下,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支委共建活动。2023年跨年期间,我们带领团队前往奔巴岛,与无锡血防所和江苏正泰集团的援建队共同举办了联欢晚会,这些活动使我们加强了与当地华人的联系。
结语
如今,“白衣外交官们”已平安回家,但爱心接力仍在继续,中非友谊之花永远绽放!医院将陆续推出援桑医疗队队员“口述档案”系列故事,保存珍贵记忆,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增进中非友谊,这也是医院档案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最后,向每一位无私奉献的援外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院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