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返回医院首页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医院文化 >>苏北大牛 > 正文

党建文化

苏北大牛

苏北“大牛”:“消”患于未形——向晓星

发布时间:2023-07-12 10:56:00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在我院,有着这样一位医者,

初见他时,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迎来,

瘦弱的身躯里藏着干练沉稳的气场,

即使戴着口罩,那双炯炯有神的智眸让人印象深刻,

言谈举止间,他看似风风火火的作派,实则在日常诊疗中却格外的耐心细致、体贴入微,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专家”。

他就是我院消化内科主任、肝胆胰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扬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扬州市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主任——向晓星

NO.1深耕医术 抉择与挑战并存

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燥热的盛夏打破了校园的平静,年轻的医学生们挥汗如雨,似乎都在为毕业后该何去何从,焦急彷徨中。

就读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向晓星,同样也在面临就业这个难题,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尝到“抉择”的滋味。那一年,与他同届的本科生,绝大部分都被迫选择回到“大山里”,于是“从医”之路和“回乡”之路,成了向晓星眼前的最大分歧。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信念,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梦想——始终如一,从“医”而终。那时的向晓星,在医术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也许是被这位年轻人强韧不屈的意志所打动,在时任院领导的力荐之下,1989年8月,向晓星被招募进我院传染科,一场和苏北人民医院的不解之缘拉开序幕。

11.jpg

那个年代,国人的卫生条件与健康防护意识都有欠缺,各类传染病频发,医院的传染科很忙,治疗条件也相对有限。年轻的向晓星,凭借内、外、妇、儿、传染病学兼修的理论基础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状态,利用自身所学,在传染科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得益于时代的进步,1995年往后,各式各样的疫苗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传染病的感染概率呈下降趋势,就诊数量也明显下滑。

传染病人少了,对于时任主治医师的向晓星而言,如何“求新求变”成了又一次需要抉择的难题。在大内科轮转期间,他下定决心,不能止步不前,要往更高、更深层次的消化医学进军。1996年,30岁不到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前往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进修,其踏实努力的性格,获得同事与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于97年,在地方委培的辅助下,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眼中,这个既能吃苦又能独当一面的年轻医师,留下来作为军医大有前途,于是,人生第三次的抉择摆在了向晓星面前。这回,他未带半分犹豫,努力深造的前提就是为了学成归来,为扬州地区的百姓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不能辜负了他们。

2005年,丝毫没有懈怠的向晓星完成了博士学位的深造,在肝病领域已小有建树,返回我院消化内科就职,并于同年8月,担任我院肝病医疗组的组长。

不难看出,对于向晓星而言,摆在他面前的虽是选择重重、困惑重重、转折重重,可最让他明确的一件事,就是践行医者的初心,任何的选择在“从医”这个选项面前,都显得相形见绌。

NO.2厚积薄发 为健康保驾护航

“四十岁博士毕业的我,其实算是半路出家。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要加油干!”

2012年,医院的消化内科是将胃肠内科、胆胰内科、肝脏内科进行了融合,在专科方面力求更加专业。经过老一辈消化界专家和几代消化人的辛勤耕耘与不断创新,现在的消化内科已然发展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扬州市重点专科、国家新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卫生部基本内镜培训基地、扬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培养基地。2018年,向晓星循着前人的踪迹,从前任科主任朱海杭的手中接过接力棒,躬耕不辍,力争上游。

12.jpg

目前,消化内科已有医师2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的团队,能够常规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部诊断及治疗技术——内镜下隧道技术治疗粘膜内肿瘤(STER)、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病例检查、内造瘘治疗胰腺囊肿术、内镜下环肌切开术(POME)治疗贲门弛缓症状、粘膜肿瘤剥离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注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

13.jpg

学科经多年发展,消化内科疾病的内镜微创介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经成为学科长期稳定的发展方向,出院病人每年量高达6000多例,这个数据放眼省内各城市,都是首屈一指的,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与同行充分肯定。

NO.3教学相长 技术带动科研发展

消化内科,是一个需要科研与技术齐头并进的学科,我们应当像一盘棋一样,协同发展……”

或许是性格使然,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团队管理,向晓星都是雷厉风行、思路清晰。作为消化内科主任,在狠抓“技术”的同时,他也不断督促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培养,势必要将科研与技术如 “枝叶相持”般紧密结合,做到互相借力、互为支撑。

14.jpg

科研支撑技术,技术促进科研,培养一个属于消化内科的人才梯队尤为重要。在保证“一盘棋原则”的基础之上,需要将临床医学、科研与教学分清。为了促进团队的科研发展,向晓星特意成立了科研基金,将科研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大家各凭本事,通过自身的科研成果公平竞争,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提升能力与水平。

“新鲜血液的注入,科室就能不断迸发新生活力。”向晓星坦言,自己是我院土生土长培养的博士生,对医院有感情,对发展方向有想法。对此,向晓星尤其关注年轻医师们的动向,如同大家长一般,尽职尽责,不断助推后辈们的发展。他深谙其道,于年轻人而言,技术好学,但科研可就不一样了,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个年轻人踏踏实实的沉淀下来、日复一日的积累。

15.jpg

向晓星与学生们的合影

“自从当了科主任,我这体重就没增长过。”向晓星很忙,时而废寝忘食,为的是培养年轻人,手把手、事无巨细地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将资源与机会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及住培学生们。唯有年轻人的科研热情高涨了、科研能力过硬了、发展思路创新了,科室发展才会反哺医院发展,医院才会永远“年轻”,发展才会步步登高,这是向晓星坚守的信条。

NO.4呵护“小家” 守护“大家”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消化系统的健康运作和人的吃喝拉息息相关。向晓星说,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发的系统病学,我们消化人能做的就是循着前辈的足迹,牢记消化人的使命,紧跟消化学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趋势,不畏艰难,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用高超医技和医者仁心守护好人体这个能量“供应站”,这是初心,要坚定不移地守护。

同样,回归到生活中去,向主任也在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小家”,为其倾尽所有。他的女儿,在扬大医学院担任药理学专业教师一职,平日里也是这位“严父”的最佳辅助与队友,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家庭中新增的小成员,当提及与小外孙的日常,向主任喜上眉梢,一改往日严肃正经的状态,戏言道:“我就连带外孙玩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还是团队科研的事情,真是有点走火入魔了。”

16.jpg

正如所描述的这般,带教、科研几乎将他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留给自己与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更别提曾经还是位冬泳达人了,就连简单跑个步,对如今的向晓星来说,似乎都成了一种奢望。

17.jpg

从“雾里看花”到“消”患未形(消除隐患于未发生之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向晓星一直践行者从医者,要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初心,他扎根基层、走到群众中去,不少肝硬化患者都慕名而来——“只要找到向主任看病,我们就安心了!”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今天分享的 “大牛”,就是这样一位医者,他虽干事雷厉风行,心思却极其细腻,将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

18.jpg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姓  名:朱海杭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  长:

从事消化疾病诊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胃肠镜检查、胃肠息肉切除、早癌和粘膜下肿瘤切除、食管胃肠支架置入…

出诊: 星期四 上午 星期一 上午 星期二 上午

简  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分配至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历任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和常委、扬州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