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肛肠科>> 科室动态 >>正文

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科室动态

你的大便正常吗?

发布时间:2015-03-27 19:33:33
字号:
+-14
浏览次数:

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排便对健康的影响,这是一种进步。

由于大便是在肠道中形成的,其成分包括食物残渣、衰老死亡的肠道上皮细胞及大量的细菌,而排便动作则是由肠道协调运动来完成的,又与全身健康状况相关。所以说,大便是身体生理及病理情况的一面镜子。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朋友对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的认识不足,常因个人分析失误而就诊,不但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也可导致过度医疗。所以,深入了解排便很有必要。

排便多少次算正常正常人排便的习惯有所差异,每日排便1次者占60%,每日23次者占30%,231次者占10%。现在公认的标准是每周排便3次到每日3次者均算正常,但这个正常标准并非是一条固定的“硬杠杠”,还是应该参考个人一贯的排便习惯来判断。因为人的排便过程受食物成分、进食习惯、环境、情绪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正是因为排便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只要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反应,对于排便次数的偶尔变化不必过于紧张。大便量多少算正常“吃得多,拉得多”是句不登大雅之堂却有道理的民间俗语。依此来看,“吃得多,拉得少”或是“吃得少,拉得多”往往成了人们的负担。面对后两种情况,估计大家都会猜测是不是胃肠吸收功能不好或是吸收功能太好?

其实,正常情况下,决定大便量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素食入量。食物中纤维素含量差别悬殊,牛奶、鸡蛋与麦片、麸子中的纤维素含量相差百十倍。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大便量也会相差甚多。有调查显示以玉米、蔬菜为主食,饮食富含纤维素的非洲黑人,每天大便量约460克;而以肉、奶、精面粉等为主,饮食含纤维素较少的白人,每日大便量仅110克。具体说来,每日饮食含3克纤维素的人群,大便量为50100克,当纤维素含量达到10克时,大便量则可达到200克。

您不妨也观察下自己,多吃和少吃蔬菜时大便量的变化。如果饮食成分没有大的变化,但大便量却与过去相差很多,这往往提示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

大便颜色怎么算正常

正常大便应该为淡黄色或淡褐色,颜色深浅主要取决于大便中尿胆原这种色素的含量。尿胆原来源于胆汁,食用消耗胆汁较多的食物(多为肉类),大便颜色往往较深。

另一个决定大便颜色的因素是含血食物的摄入,不仅是猪血、羊血,也包括含血的肉类。因为血色素由铁构成,在肠道铁被分解时也与肠道细菌产生的硫化氢反映生成黑色的硫化铁,随大便排除,这也是大便颜色变深的原因。

临床上,医生常询问患者饮食及大便颜色,也是帮助推测患者自身有无消化道出血。而且,大便在肠道内待的时间越长,上述反应过程就越完全,大便颜色就越深,便秘的朋友常常会发现这一点。

如此也不难发现,正常人大便颜色可深可浅, 而非“ 清一色”。至于鲜红色、绿色、陶土色变就是不正常的病理状态了。

大便性状怎么算正常

大便中水分的含量决定其性状,一般水分含量不超过85%。按含水量的多少,大便可分为以下性状:

硬便:大便呈硬块或硬粒。

成形便或软便:大便在蹲便器中能保持固定形状。

稀水便:水样、不成形的大便,但仍有粪便成分可见。

水便:可见全为粪水。

正常情况下,大便多为成形便。但性状不是判断其是否正常的惟一标准,即使大便成形,如肉眼观察到有脓、血及大量黏液也是病理情况,称为脓便、血便、脓血便及黏液便。

一些朋友十分关注大便的外形, 当大便偶有槽状凹痕、变细、变扁平等情况,十分紧张。其实,这些变化一般都不持久,指导意义不大,多与排便时乙状结肠—直肠的压力与蠕动情况有关,不必太介意。但若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明显变细时应及时就诊。

“直肠子”怎么办

有些朋友为自己的“ 直肠子”而发愁,他们的苦恼是一样的:平时不排便,一吃过饭,尤其是早饭后就要赶紧上厕所。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异常。饭后胃因食物进入而扩张,通过神经反射和胃泌素作用,常引起结肠集体运动,从而将原先储存在结肠内的粪便排出。若仔细观察,“直肠子”们常会发现,排出的粪便并无才进食的食物成分。

再者,从时间上看,食物入口到粪便排出,历经67米的胃肠道,历时1782小时,哪能说出来就出来呢?这种胃-结肠反射也有好处:便秘者可“因势利导”尝试饭后排便,以观疗效。

 

今日访问量:3872    历史单日最大访问量:810587  累计访问量:29072082    推荐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