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结硕果 ——苏北好青年之医学研究中心医生余果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物管理局两大权威机构对肿瘤用药方面存在的争议,被今年的一项研究成果“摆平”了。这新的成果来自中国,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来自一位年轻的药学博士。她叫余果。
2014年10月,世界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所属专业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研究论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酸药在药物联合治疗中的相互作用》,得到国际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余果,这个与法国大文豪雨果同音的名字,因此而分外响亮。
声名远播!如此巨大的荣誉是怎样青睐这位“80后”的呢?
2000年,18岁的余果凭着实力带着梦想走进中国药科大学,这一进就是10年,本科,硕士,博士,青春正茂的10年,余果都将它献给了药学。
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余果和大部分新生一样对高等学府的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学校形形色色的社团更是像巨大的磁场,强力吸引着多才多艺的余果。喜欢唱歌又拉得了小提琴的她最初一直活跃于各种社团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余果发现自己花在社团上的时间在缩水,越来越少,而业余生活也渐渐被某样东西所占据,这就是药学。自从进入专业学习后,余果对药学产生了戒不掉的瘾。在她眼中,药学是个庞大而充满未知的世界,喜欢挑战,喜欢探索未知的她从此几乎与所有的社团活动绝缘,一心一意扑在了科研上。
科研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在没有获得成功前,科研工作者的一切努力与辛苦都不为人知。如果说临床医生的忙碌外界知之甚少的话,那么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就更是很多人的盲区。有个“段子”,余果从不敢忘记:上海药物研究所一位主任听说有个学生周日请了半天假逛街,惊得睁大双眼:“竟然还有这样的学生?!” 在科研人员眼中,常人再普通不过的逛街,竟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余果就是按照科研工作者的“逻辑”和“运动方式”来生活的,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科研上。
为了完成某一课题,余果常常需要整天整天地泡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胞或是培养细菌,有时走出实验室甚至会对自然界的阳光产生短暂的不适应。实验是一个很难掌控的过程,任何外部条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准确的实验结果。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一想法,余果常常需要反复地进行实验,为了某个结果,她会无数次重复、验证。而无论做什么实验,都必须用到许多管、瓶、罐、盆,为了下次再用,所以每次做完实验,无论多么疲惫不堪,余果都需要对这些瓶瓶罐罐进行泡酸、清洗。这样的劳累已是可想而知,那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遭受过无数次沉痛的打击后还能继续走下去的,一定对科研有着常人想象不到的执着与超人的毅力。
余果博士说,科研工作要想取得进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综合性实验平台。进入苏北人民医院后,余果真是如鱼得水。苏北医院的医学实验中心配备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带有分选功能的流式细胞仪等等,上下三层,占地2500平方余米。良好的科研条件是科研工作取得进展的基础与保障,医院对科研的重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余果博士说,目前,我院的临床医生对科研十分重视,这给她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懈前进的动力,作为专职的科研工作者,在这么好的实验条件下如果不做出点成绩来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而余果的“说得过去”,却是个高标准。她的SCI文章是国际级的,今年已有论文发表于美国药学会官方杂志The AAPS Journal上。如今的余果正在攻读博士后,在科研这条路上,她走得坚定不移而又义无反顾。据余果透露,下一步她的研究将继续着重于合理化、个性化用药方面。“因为儿童、孕妇、老人等不同人群,对同一种药物的用药剂量其实都各有不同。”不久的未来,完全可以实现用“一滴血”,检测出各人的用药剂量为多少。“我正在着手做这个研究,前期需要建立大量的临床样本和实验定量,然后通过大数据库,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人所需的用药剂量。”
她的研究指向,就是祛病除患、万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