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复杂主动脉瘤“四开窗”手术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兆雷团队,成功开展一例复杂主动脉瘤“四开窗”手术,成功挽救一名年轻患者的生命。
37岁的李先生,6年前因胸主动脉夹层接受过腔内隔绝术,并且手术时不得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由于术后未能定期随访和有效控制血压,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约10天前,李先生突发剧烈胸背部疼痛,经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主动脉假腔已扩张至6厘米以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动脉瘤,且在腹腔干附近出现较大破口,形势非常危急。如果不及时手术处理,主动脉破裂的风险将极高,患者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入院后,血管外科专家团队迅速展开一系列术前评估,包括主动脉CTA检查、实验室化验等。通过影像学分析,发现李先生假腔扩张严重,并且破口位置非常接近腹腔干和多条重要内脏动脉分支,如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考虑到李先生年纪较轻,需要确保重要器官供血,手术团队经过充分讨论,最终决定先开通左锁骨下动脉,再采用“四开窗”技术保证四支内脏动脉的血流供应。
“四开窗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动脉瘤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在覆膜支架上精确开设四个“窗口”,分别位于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处。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隔离主动脉瘤或夹层,同时保证血流能够通过这些“窗口”流向关键的器官,避免重要血管的封堵,最大程度地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然而,手术操作难度极高,必须确保每个“窗口”都精准定位,一旦出现任何位置偏差,可能导致整个治疗失败。因此,进行“四开窗”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手术团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术前,血管外科专家团队进行充分准备,并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陈兆雷主任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管理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血管外科专家团队为李先生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安排影像学复查。通过密切观察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李先生在康复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假腔已完全血栓化,左锁骨下动脉和内脏四分支血管通畅,目前,李先生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