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电子院报 >> 2023年1月 第1期>> 正文

两个月6篇新闻受到央视关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6

苏北医院(1)-18.jpg

互联网医院“云端问诊”服务

2022年12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发《江苏扬州 多家医院推出云端问诊 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其中聚焦我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并进行专题报道。

疫情期间,为降低前往医院就诊交叉感染的风险,满足更多民众健康需求,让更多患者体验便捷医疗服务,我院互联网医院开通全日制线上门诊。

“医生,我这两天有点低烧,喉咙痛,流鼻涕,全身无力……”市民陈女士通过我院互联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姜正华进行面对面视频看诊,姜正华主任根据陈女士主述的症状,分析病情,并给出诊断与建议。姜正华主任表示,目前接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绝大多数无需到医院就诊处理,可居家通过互联网门诊开药。

市民李女士今年28岁,正处于哺乳期。最近她发现宝宝有些发热,还伴有母乳性黄疸。李女士在焦急与无助的情况下,原本想来医院找专家看一下,但是又担心小朋友的抵抗力比较弱,疫情期间前往医院就诊的人员较为复杂。询问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之后,李女士得知了我院的互联网医院。

于是李女士登录互联网医院,找到了我院儿科副主任陶月红,并且在线上传了几张宝宝面部的具体照片和一段文字描述。约几分钟后,陶月红副主任就及时地在线进行了诊断,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李女士表示“这也太方便了,在我最焦虑宝宝状况的时候,足不出户就得到了专家的指导!”

党委书记徐道亮介绍,随着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医院在全院层面积极推广互联网门诊,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大推广力度。医院互联网门诊开展量平均每天达800-900人次,目前全年互联网门诊服务患者已超10万人次,开展量位居全省前列。

我院互联网门诊现有58个门诊科室,近500名医生在线上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网上问诊、药品开具、药品配送、检查化验单开具、检查预约、报告解读等服务,同时针对新冠发热病人,由我院药师在线提供免费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居家合理用药。

医生驻点药店 方便居民就医购药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服务途径,2022年12月22日开始,扬州市抽调市直医院医生到药店重点开展诊疗服务,引导群众正确购药用药,对发热患者进行分流,减轻医疗机构接诊压力。12月23日,由《扬州新闻》选送,我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万军在驻点药店接受记者采访,并登上CCTV13《新闻直播间》和CCTV1《朝闻天下》,报道了《医生驻点药店 方便居民就医购药》。

孕妇乘电梯临盆 巧遇助产士助其分娩

2022年12月24日,由我院选送的产科助产士杨利琴帮助二胎孕妇“直达”产房,仅几分钟孕妇便顺利生产,母子平安的报道,登上了《央广之声》和《央视新闻》公众号,读者留言中满是对白衣天使的赞誉。

扬州的徐女士(化名)是一名经产妇,即将临产的她在家中突发阵痛,于是前往我院。谁知在等电梯时,突然有临盆感觉,而这时正巧产科助产士杨利琴经过,第一时间搀扶着她进入产房。几分钟后,徐女士的孩子出生,母子平安。

“当时孕妇在家感觉到疼,就逛着来医院了。”产科主任卢丹回忆,12 月 16 日上午7点多,怀着二胎的徐女士挎着包,脚步蹒跚地来到医院准备就医。可当她刚走到电梯口时,肚子出现阵痛,疼得她弯下了腰。

恰巧此时,产科助产士杨利琴也来到了电梯间。一开始她并没有注意到直不起腰的徐女士,准备进电梯时的一瞥,让她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立刻上前询问。

凭借多年的助产经验,杨利琴判断徐女士的二胎即将生产,于是上前搀扶着她进入电梯,并向电梯中的群众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让大家不要紧张。大家也都都主动为杨利琴和徐女士让了路。

到达楼层后,杨利琴拉着徐女士一路小跑,仅用三分钟就送她进入了产房。“孕妇的住院手续还没办好,孩子就顺利出生了。”卢丹主任介绍,进入产房后几分钟,就传出了好消息。从进产房到母子平安推入病房,全程仅仅用了两个小时。而如果没有杨利琴的帮助加上后续医护人员的争分夺秒,徐女士的第二胎有可能就会在电梯里出生了。

母子平安后,徐女士也给杨利琴发送了一段话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是你的职业精神和细腻的人文关怀,才让我顺利完成生产。在电梯上,你说你是产科的,我一下心里就稳住了,再次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各地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2023年1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各地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全力护佑百姓生命健康》为题,报道了元旦期间,各地各级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报道中提及,江苏多地相继出台实质性举措,从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新闻联播》镜头多次聚焦我院急诊大楼及抢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并采访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直击重症救治一线

2023年1月4日晚,由《关注》栏目选送央视2套《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出题为《优化疫情防控 江苏扬州:医护人员坚守ICU病房 为生命承重》的报道,将镜头再次聚焦我院ICU病区,直击重症救治一线。

在扬州苏北人民医院ICU病房,护士长朱庆捷正在帮助80多岁的重症患者做俯卧位通气。她介绍说,不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都会出现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低的情况,因此,俯卧位通气尤其重要。把患者取俯卧位通气,每天达到10到12个小时以上,氧饱和度可能会升高到95%到98%之间。

针对当前重症患者增多的情况,医院临时新增了两个重症病区,将收治床位总数从120张增加到了近200张。同时,还从其他科室调派了不少医护进驻ICU。护士长朱庆捷展示了一张排班表,足足有一人高。她介绍说,从来没排过这么多人的班。几乎天天都上班,高热的时候实在是受不了了,休息了一天半,第二天因为又要筹备新的病房,必须要上岗,就坚持一直到现在。

除了护理,医疗救治更是ICU的重中之重。这些天,苏北人民医院ICU副主任、主任医师於江泉医生几乎是吃睡全在医院。他介绍说,目前ICU收治的重症患者基本都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过,积累了三年的“战疫”经验,他们对于治疗重症更有信心、更有章法。

於江泉主任说,这些病人尽管是新冠(感染),其实引起的呼吸衰竭、循环的衰竭等,这些病症还是常见的一些病症。尽管当前的救治压力很大,但是ICU的医护团队表示,会竭尽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

除夕夜:医生驱车200公里救人

2023年1月24日上午,由《关注》栏目选送央视4套《中国新闻》栏目播出题为《江苏扬州:除夕夜患者急需手术 医生驱车200公里救人》的报道,将镜头聚焦我院心脏大血管中心,直击救治一线。

8年没有陪伴父母过年了,除夕这天,心脏大血管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唐程斌结束工作后匆忙开车从扬州往苏州老家赶。父母70多岁了,他想趁着这个春节,安安心心陪他们住上3天。

但意外不会因为春节的到来按下暂停键。1月22日(正月初一),凌晨3点多,电话突然响起,“一患者确诊A型主动脉夹层,情况危急,急需手术。”电话那边的同事语气急切,电话这头的唐程斌已经起身准备穿衣服。彼时,他和家人看完春晚,吃过年夜饭,热闹一番后刚刚睡下一个多小时。

3个多小时后,唐程斌已经跨越了近300公里的路程,回到医院,进入手术室。当时同事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只待他主刀。唐程斌说,对于确诊了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来说,生命就是和时间在赛跑,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

经历了4个小时的手术,这名40岁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唐程斌以及和他一样在春节假期中被紧急召回的同事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脱下“战袍”回了家,继续过年,也继续待命,等待下一次为抢救生命奔波。

对于医生来说,很难有真正的假期。唐程斌介绍,工作10多年,近8年都没有陪父母过除夕,多半时候在急诊值班,处置突发情况。

“我答应过父母今年春节回家要陪着他们拜访亲戚,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当天下午补了个觉后又开车在晚饭时赶回了老家。父母对我的工作很理解也很认可,毕竟这是在救人,甚至救一个家庭,但他们很心疼我,担心我休息不好,随时有紧急任务。”唐程斌说。

正月初二晚饭后,唐程斌又要离开老家回到扬州,这个春节假期算是过完了。初三开始,他就要继续工作,接下来还有手术安排。

在他看来,对于医生来说过年过节假期被工作打断是很正常的,只是我这次奔波路途比较远,好像显得有点“特别”。我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有传统,所有医生24小时开机,而且不可以静音,保证能随叫随到,因为人一旦突发心血管疾病都非常急,凶险的情况也很多,他自己经常夜里两三点被叫醒做手术,所以这次与以往也差不多。唐程斌说,除夕夜做手术的情况过去也有过,因为患者真的不能等,生命不能等。

(综合央视、关注、扬州日报、对外合作处、心脏大血管中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