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副主任医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微创学组委员,扬州市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疝与腹壁外科专科后备人才培养“春苗计划”首批学员。
主持院内新技术项目三项,获扬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
简介:
硕士,副主任医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微创学组委员,扬州市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疝与腹壁外科专科后备人才培养“春苗计划”首批学员。
主持院内新技术项目三项,获扬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
腹股沟疝 :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