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电子院报 >> 2021年7月 第7期>> 正文

6.jpg

后勤不“后” “疫”往无前

作者: 来源:名城扬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20

苏北-31.jpg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是肉眼看不到的病毒。疫情考验着社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后勤保障。

后勤不后,服务为先

医院的发热门诊是在省疾控部门指导下于2020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很好地发挥了哨点作用。但这次扬州再次面对变异的德尔塔毒株,来势更为凶猛。疫情最高峰时,每天接诊患者接近400人。在发热门诊,患者要经过采样、留观等一系列流程,患者多了,滞留时间变长,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发热门诊急需扩建。

7月29日,后勤保障部施工队伍紧急连续组织施工材料,连续奋战36个小时顺利完成发热门诊扩建工程。扩建后的发热门诊重新规划了就诊流程,在三楼、四楼增设了20个留观病房,同时,还扩大了门前广场的面积,对病人实行分区管理。

8月10日,按照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建议:医院发热门诊现有排风系统应分区域单独运行。为保证第二天发热门诊正常开诊,后勤保障部连夜组织力量对发热门诊进行改造。院领导带领相关科室商讨确定改造方案后,后勤保障部在人力、物力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与多家施工单位沟通,协调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从其他工地上调集曲臂机、所需建筑材料及施工人员。晚上8时许,各类建筑材料与施工人员陆续进场,经过13小时的连夜奋战,圆满完成了缓冲间一、缓冲间二和采样室独立排风系统的分设。8月11日上午9时许,发热门诊排风系统分设改造圆满完成,发热门诊如期接诊。

从7月29日起,后勤保障部邵军主任和其他许多同事一样,一个月没回过家。后勤保障,就是他的战场。“后勤不后。”邵军说。后勤虽然带个“后”字,但实际上很多工作是要走在前面的。

吃,从来都不是件小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冲锋在前,食堂工作人员为他们供餐,让他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不重样,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

疫情之下,这并不容易。

凌晨五点半,4名医护人员会来到发热门诊接班。他们接班的时候,食堂的供餐人员已将他们的早餐备好并送到。“我们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我们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工作。”卢芳是食堂管理员,自从疫情以来,她就开始了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的模式。一切围绕着给医护人员供餐进行。

医院里,不同部门的人员既各司其职,又分工协作,保障医院高效运行。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工作节奏,相应地,用餐时间也各有不同,这加大了供餐的工作量。除了发热门诊五点半的这一餐之外,食堂每天还要为医护人员准备五餐。

前方工作的机动性强,接到任务,随时逆行而上。作为后勤保障部门,食堂同样要随时待命,全力保障。特别是核酸采样人员,接到指令,随时就要准备出发,食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们供餐。而他们出发之后,食堂又要开始操心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吃什么。“有时候,他们要工作到十一二点甚至是凌晨才回来,太辛苦了。不管几点,总要确保他们回来能吃上东西。”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食堂来说,更大的困难来自于采购。疫情初起,食堂立即联系供应商,囤了一批食材,但接下来,随着形势的变化,采购逐渐困难起来。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停联系,尽最大能力去寻找食材。既要保证广大医务人员按时有饭吃,还要保证营养均衡。

“我们的职责,就是给医护人员供好餐,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情,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强保障。”卢芳说。

吃,从来都不是件小事。

再苦再累,我们一起扛

疫情期间,环境消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每天要进行多轮消杀。院内,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杀。院外,医护人员定点居住的两家酒店,每天都要定时进行三轮消杀。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华南项目部成立消杀冲锋队,分为不同的班次,轮班工作。

“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要背着几十斤的消毒液持续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质控部长杨美涵说,有一天深夜十一点,她看到完成消杀工作的队员刚刚回来,“脱下防护服,他们都只穿了贴身的衣服。一天工作下来,衣服已经汗湿了两身,没有衣服换了。”

除了每日固定的消杀,还有临时的紧急任务,一旦出现确诊或疑似的病例,都要迅速转运病人,并对环境进行消杀,这些工作片刻都不能延误,为此,项目部成立了突击队。突击队员的工作高度机动,风险也相对较高,但是队员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哪里有需要,就立即赶赴现场。分工不分家,有时候,其他同事忙起来,突击队员会去帮忙;同样的,突击队的工作紧急时,其他队员也会过来帮忙,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有困难,一起扛。

8月3日起,随着疫情的发展,住院病人大多选择在院内订餐,为患者配餐的工作量突然增加,尤其是早餐的粥桶,非常重。一天早上,配餐主管例行巡视时,两名配餐员抱着她哭出声来:“粥桶实在太重了,我们抬不动,抬得慢,病人等得太久了!”

配餐主管刘培珍心疼地对她们说:“不要着急,再苦再累,我们一起扛。”组织项目处所有男同事组成党员突击队,每天早上五点半,突击队员帮忙到营养食堂抬粥桶。

前线与后勤,战线虽然不同,但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战,疫情面前,他们都是逆行者,他们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