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 第8期

“我与苏北的故事”征集评选结果揭晓

为迎接建院120周年,苏北人民医院与扬州市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作协合作,从今年6月11日面向社会启动了“120年 我与苏北的故事”征文活动。历时2个月,共收集了102篇文章,经专家评选,共选出71篇获奖作品。现将部分作品进行刊载,以飨读者。

特别荣誉奖

郭德祥 难忘我在苏北人民医院六十四年的情怀

肖辅庭 我为医院复名的事

杨邦杰 我在苏北医院的舞台上

朱新太 两代人的苏北医院情

赵永华 我和苏北医院的情缘

施法兴 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你

袁益民 丰碑里的一个小故事

匡云飞 回忆为梅兰芳先生治病的经历、岁月长河里的几朵浪花

特等奖

丁 云 悠悠苏北情

一等奖

罗 定 小事显“三好”,“苏北”我敬你

袁乐瑶 “苏北留守儿童”成长记

二等奖

吴建军 一路相伴 护佑一生

莫在红 苏北医院,我想告诉您

刘爱武 给我生命,给我光明,给我前行的力量

郑 丽 我也是苏北的孩子

谈海蓉 天使的眼睛

三等奖

魏 华 万物皆有时

蒋 凯 苏媒一家,“忆”往情深!

赵绮华 我和我认定的营养

钱翼斌 生命的奇迹

向 翔 那年的苏北医院抗洪医疗队

裴 昶 梦回苏北

徐光灿 我在苏北的三次新生

王桂金 六月花

丁邦元 两次难忘的诊断

汉宝爸 记汉宝在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日子

优秀奖

施文洁 家住苏北医院大院

翁中秋 入住苏北

尹恩静 我与手术室的三十年

王亚洲 我自豪我是苏北人

钱国金 就诊苏北医院 感受医德医风

徐鹏志 九死一生话苏北

王地第 我的隔壁老苏

徐晓思 我想,假如……

茆卫东 苏北的食堂

陈 晖 我在苏北医院的23年

吴永煜 苏北医院,我不忌讳说“再见”

刘 宁 神秘的三封信

李贞琴 未送出去的红包

吕清泉 岁月里的草蛇灰线

谭家成 生火取暖的岁月

张丽华 “医”路成长

王裕林 第二次生命

张建男 留在记忆里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

王东明 银针妙手仁者心

邵华章 我与苏北的十年相遇

高晓春 患者心中的“北斗星”

叶美华 志愿一生,热爱一生

褚德军 救死扶伤话苏北

张晓玉 神针卢开信医生

王雅楠 我眼中的苏北

张 庆 擅写诗文有孔锐

钱国金 胆总管堵塞住院记

张福勤 难忘苏北医院好医护

施学强 缘

胡志海 生活工作两相关 已结苏北不解缘

牛 菁 白衣燕帽 薪火相传

张 明 最后一次验光

梁吉林 我为苏北医院“挑刺”

周爱静 医者仁心

徐 剑 苏北人民医院—我们健康的守护神

周 莉 拔智齿

丁 峰 网络服务全力保障

黄元罗 每月总有半天与您邂逅

陈秀珍 “针”情难忘

魏晓峰 大妈们的苦乐人生

房启泉 我心目中的苏北

赵 鑫 拔牙记

周 琳 从见证者到参与者

王道清 难忘体检的那一幕场景……

悠悠苏北情

丁云

那一天,天气很热,苏北医院内中央空调温度刚刚好,鸣蝉占据着最高的树梢不断地“知了,知了”的叫着。我站在办公室里门口,不安地等待着。

“我怎么这么不小心,把孩子的出生证明给丢了呢?”

“二十年了,孩子的出生证明还能找到吗?真是想不到,孩子出国留学还需要出生证明!”

“千万,千万,一定要找到哦!办理留学手续就只差出生公证了。”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办公室轻轻地开了一条缝:“您的孩子的出生日期没有搞错吧?名字没有弄错吧?”

“不会搞错的,1995年12月17日早上8点10分,出生的时候是6斤。”我笃定地说。

“好的,我们尽量帮你找,你需要在外面等一下,可能时间有点长。”

投过门缝,我看见了档案室的门开着,一栏栏,一架架,堆满了整个大大的空间。一本本、一页页的文件整整齐齐地、一堆一堆地摆满了纸质文件,微微发黄的纸片上面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在满屋子的文件里找到20年前的一张薄薄的出生证明,感觉是大海捞针,我微微地担心着。

那时候忙着给孩子办出国留学,需要很多的证明,等到准备去办有关文件公证的时候,却发现还缺一份出生证明。

出生证明?我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抽屉,箱子还有柜子,都没有找到。怎么办?我到派出所去咨询,看看能不能开证明?回答是没有;又让留学中介去问问学校,能不能通融,回答是冷冷的不行。

是不是可以去孩子当时的出生地苏北医院去看看?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又被我否定了。怎么可能有?九十年代,网络还不够发达,都过去二十年了,怎么可能找到?

可是,好像除了去苏北医院,没有别的办法了。看着一间间里堆积如山的文件,我又莫名的担心。

坐在走廊上,形色匆匆的人群在我面前闪过。而我再一次回忆起那个冬天,1995年的冬天。

那个冬夜很冷,母亲在待产室外守了一夜,瑟瑟发抖;那个冬夜很长,先生在产房外晃荡了一夜,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那是疼痛和疲倦拉扯的一夜。虽然在我前面,在我后面进产房的都顺利地生完宝宝出去了,而我成了钉子户,怎么也生不出来,直到第二天早晨,那是下了一夜的雪之后的早晨,阳光从厚厚的窗帘缝隙间探出头来,我知道,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医生走了过来,听了护士的介绍,然后对我说:“你准备一下,你用点力,咱们8点钟把孩子生出来。”我轻轻点点头,一连几天的折腾,我感觉到的是累大于疼痛,

后来,在我的出院记录上,我才知道,我这个生产比较麻烦,又是胎盘粘连,又用了产钳。总之生完孩子才知道当妈的不容易,幸好选择了苏北医院,还好是苏北医院。

是的,选择在苏北医院,我放心。

记得那时候,我工作在乡下,每次产检都得一趟一趟转公交车去苏北医院。同事们很不理解:“学校附近的镇医院,不是挺好的吗?我们的孩子不是都在那里出生的吗?你干吗要到苏北医院去建卡啊?”

为什么呢?对于生孩子,每一个准妈妈都心中存着紧张和害怕。哪怕忙碌一定,麻烦一定,我还是应该选择一个让我安心和放心的地方啊!

而苏北医院,是让我放心的地方啊!

人生第一次伤痛的离别是外婆的去世,突发脑溢血,不到两个小时,人就没了。等到阿姨到学校把我带到外婆家时,我的腿都软了,外婆没了?我抓住外婆的手,那个对我笑的外婆呢?恍恍惚惚中,“当时没有一下子送到苏北,不然可能还有希望,小镇上的医院,唉……”那些声音似有还无的飘过来。

“苏北,希望”,年少的我,没有去过苏北,但知道那是一个希望的地方。

最让我无法接受的离别,就是姑姑的去世。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胆囊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在另外一家医院手术。术前,我们也建议,做手术还是苏北医院比较放心啊!但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我们也不能做主。哪里知道术中突发大出血,医院里没有血库,姑姑就没有醒来。一次又一次,我们从梦中哭醒,一次又一次责备自己,为什么不坚持让她在苏北做手术啊?姑父更是捶足顿胸,好久都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逢人就唠叨:要是在苏北医院做手术,那就好了啊!

是啊,苏北医院,那是我们放心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办公室里的门轻轻地推开了:“好了,孩子的出生证明,帮你复印好了,原件我们还要继续存档呢!”

一张薄薄又厚厚的纸,我的心顿时柔软起来,透过时间的缝隙,我看见我拼尽一生力气生下来的那个小小生命,第一声啼哭,响亮又明亮。

“又是一个女高音啊!来,看一眼,3000克。这边按个手印……”

冬日的阳光恰好打在孩子的身上,小小的粉色的,晶亮的,闭着眼睛哇哇大哭着。

她的小脚丫啊,我的手印啊,都在那一刻按在了这张纸上,仿佛签了一张永恒的契约。在苏北医院的妇产科,那间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产房里。

是啊,苏北医院,那是我们开心的地方。

捧着一张薄薄的出生证明,我心中更是有说不出的感觉。将近二十年了,每一个住院的他们都认认真真的归档保存,真是太不容易了。

如今的苏北医院人人建卡,所有的病史、就诊、用药等等一卡完成,真是太方便了。

而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都是拿着病历四处就医,都是仔细分辨着医生的笔迹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多么微不足道啊!

可是,居然在这里,我找到了二十年前的出生证明,找到了我曾经在这里的记忆。除了医术让我放心,苏北人对病患的负责真是难以置信,让我惊叹不已啊!让我再次对当年的选择点了赞,那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啊!

一转眼,苏北医院120年了!如一个长者,守护着扬州城,辐射到各市县区;更如一个青年,有锐气有朝气有活力,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着苏北地区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医术的中坚力量,为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120年里,我只是和他有过一两次交集的那个最普通的一个,但是,那份信任、那份依赖的情感早已悄悄驻入我的心田。有你,我才放心;有你,就有希望啊!

(作者简介:丁云,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曾获2017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著有《秋天在田野间散步》《跟着蒲公英旅行》《住在一朵花里》《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丁云的童诗课堂》等。现任职于邗江实验学校。)

小事显三风 苏北我敬你

罗定

我出生在苏北医院、我女儿也出生在苏北医院;我母亲生病多次住进苏北医院,特别是1986年母亲患上喷门癌在苏北医院做手术住院28天;2015年,我81岁的父亲患胃窦癌晚期手术,住院19天;我妻子2003年在苏北医院做妇科手术15天,我自己也到过苏北医院检查、咨询……所以我对苏北医院的医德、医技、医风有着亲身的感受和由衷的敬佩!

1965年9月,我出生时是第三胎男孩,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我妈同病房的一位产妇同时生了第三胎女孩,那户人家特别想要一男孩,请求了我妈三天用她家女孩交换我,我妈被对方的迫切心情打动,两家几乎要谈成了。因为要办手续,对方就带着一袋大米和其他礼物找一位叫胡兰英的医生帮忙。获悉情况的胡医生拒收了礼物,找我妈和那位妇女谈话:坚决反对,一是私自交换孩子不合法,二是重男轻女(主要是对方)的思想要转变。我妈告诉我,如果不是胡医生坚持原则,我的人生就改写了。

1986年10月,我妈在苏北医院检查确诊为喷门癌,决定手术,当时负责我妈手术的医生叫成志芳,因为这种病症的手术复杂,成功率较低,成医生动用各种资源为我妈从南京请来了一位专家,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据说只有5%的成功率,在我妈身上出现了。35年过去了,我妈仍健在。当时,我哥哥为了表达对成医生的感谢感激之情,从家里带了2只鸡和一袋菱角给成医生。成医生盛情难却,在我爸和我哥的请求下收下了。不想,第二天他给我哥送来了15元的医院饭劵,实际上已超过了送给他的“心意”!让我家人真是过意不去!

2003年,我妻子患上了某种妇科病,需要在苏北医院做手术。当年,很多人都说做手术前要送红包,我也悄悄地弄了个红包通过熟人送给手术主刀黄医生。我妻子的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很成功,至今未复返没有任何后患。就在我们出院的前一天下午,黄医生让人退回了我送的红包,让我们颇感意外!

2015年,我爸81岁时患上了胃窦癌晚期,进食已经很困难,如果不进行手术,用医生的话说“三个月坚持不了”。我爸住进了苏北医院,为他做手术的是陈平医生,手术做了8个多小时,比较成功。在术后的18天,陈平医生只要在医院,每天都来了解我爸的恢复情况,不断给我爸鼓励,把我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多活了3年多。为了表示感谢,我们家想请陈医生吃顿饭,他说什么都不肯!

2015年,我们学校在某医院体检,在我的CT片上发现我肺部有约3mm的结节,当时被所在医院的医生叫过去,与我谈话,讲得我胆战心惊,建议我做穿刺检查。当时,我懵了!为减少家人的担忧(当时我父亲刚手术不久),我不敢在家说。虽然我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和反应,但是那位医生的话给我心理上蒙上了一块阴影。那段时间,我好几次在睡梦中惊醒!咋办呢?10天后,我悄悄地到苏北医院胸外科进行咨询。接待我咨询的是一位姓孙的医生,他看了我的CT片,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对我说:“你有抽烟的习惯,肺上有结节应属正常,不必担忧,从目前情况看无需做穿刺,但要减少抽烟,定期检查!”几句话,立刻顿释了我10多天的“心忧”。我接受了孙医生的建议,每年体检,至今没有任何异常!

著名医学家协和医学院林巧稚教授曾说,一所好医院有三个标准:一是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从患者考虑;二是有精湛的医术,能解除患者的疾苦;三是有服务的艺术,取得患者的信任。我在苏北医院的亲身经历,不正是体验了这三点吗?

苏北医院,我怎能不敬佩呢!

(作者简介:罗定:男,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扬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我也是苏北的孩子

郑丽

说起医院,这可能是我从小就想远离的地方,每次去不是打很疼的针就是吃很苦的药,哪里能有什么好印象呢?医生护士,也是我最害怕的人,在我的固有思想里他们总是一副凶巴巴的面孔。长大后提起医院除了讨厌更多了一些恐惧,每次拿着报告单去看医生,自己就像是一个等待被审判的犯人;又像是一个洞察人心的侦探,医生的每一个表情变化,都快速进行分析,生怕自己又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但这一切想法都因为另一场疾病的到来,悄然改变了。

2018年3月7日,我又一次来到了扬州,这让我不由的想起第一次来这座城市的情景。那是我高二的暑假,在扬州我见到了一直以来帮助我的洪锦华伯伯和第五批援疆干部们,这是他们援疆结束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隔八年再一次来到这里没想到是因为生病。以往提起扬州我总有一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这次却又多了些许恐惧,因为我的一只眼睛只能看到极其微弱的光,每天最害怕的就是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不知道它会不会在某个清晨就突然连这一点光也消失了。

回想起在新疆的医院,刚检查出来复杂眼疾的时候,医生的说法让我惊慌失措,我不知道我能否重见光明;不知道谁能为我手术还我光明;更不知道手术同意书上家属一栏谁能为我签字。因为我的父亲在我高三时就已去世,母亲又因为患有尿毒症,行动不便还在家等着我回去照顾。种种压力之下,我只好再一次向洪伯伯求助,又一次来到了扬州。

当时在伊犁援疆的陈述叔叔(苏北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伊宁一路陪伴我到扬州。虽然可以去扬州治疗了,我心里依然忐忑不安。陈叔叔前一天做了好几台手术,又连夜奔波到伊宁,疲惫的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一直安抚我的情绪。一路上和我分享着他的相册,里面有美景有家人有生活还有工作。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小故事。这种感觉让我想到小时候爸爸就是这么讲着故事哄着我的场景,因此也对叔叔有了一种家人的依赖。以后在医院度过的每一天,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来陪我说说话,感觉他的脑子里有一本世界上最有趣的故事集锦。他还有一双随时发现美的眼睛,天天走过的路每天也能有不一样的风景。于是我给每天的这种看望起了个名字“陈叔叔小课堂”,这也是我每天在病房最期盼的时刻。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同病房的病友也都很喜欢陈叔叔来“上课”。除了陈叔叔,医院宣传处的海容阿姨也会常来开导我,我一直觉得她可能有读心术,我细腻的内心想法都能被她解读出来,这让本来陌生冰冷的病房一下就变得温馨快乐许多。

眼科真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地方,因为手术是往眼睛里注空气注硅油。我们在这“加油打气”然后充满希望的活着。在眼科的生活,也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医生固有的认知,遇见被家属训斥的不配合检查的病人,他会说这个病人真可怜;遇见因为希望渺茫不愿给父亲看眼睛的儿子,他会说如果是我的父亲我一定会给他治;遇见病人恢复的好,他会发自内心的说太好了这是我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每天查房时光,每次查到手术后的病人时,医生说的最多的就是“很好”,我们看不见,所以对声音更敏感。一句简单的“很好”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在这里你能看到他们苦口婆心的劝病人治疗,保住最后的视力。在这里医生就是病人的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他们用医术给你光明,也用医术留住你心里世间的美好。

在苏北医院,两年间我一共进行了四次全麻手术。进手术室的状态也是从一开始的哭泣不止到后来的镇定自若。因为每次手术室里的人员基本都一致,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我一个人也认不出来,但每一个让我安心的声音我都记得。麻醉师沈邮静姐姐说我们这是一个team,这让我觉得这不是一场手术,更像是在打一场仗,这场仗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还有这么多人在陪着我一起努力。

每次手术完护工推着床路过家属等候区的时候,都会刺耳的叫嚷着我的家属。虽然我知道那里不会有人等着我,但我还是怀着一丝的期望嘈杂的声音里有一个能应答的人。但我终究还是放弃了,然后用仅有的力气和他说,我没有家属。但着一丝失落又在进入眼科病房后得到了抚慰——到了病房护工依然大声叫着家属,突然有人说来了。虽然我睁不开眼睛但我听见护士长和护士跑过来了。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照进房间也照进了我的心里。

身体的疾病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的心也病了。我们被疾病拖进恐惧,被绝望拉近深渊,像一个溺水者挣扎在生命的漩涡里。如果非要找一个感恩疾病和苦难的理由,那么感恩它让我遇见了你——苏北医院。因为你让我重拾光明,让我的心也跟着明亮起来;因为你让我重燃生活的希望,重新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因为你让我觉得未来可期,人间值得。

(作者简介:郑丽,新疆伊犁人。2018-2019年间在苏北人民医院做眼科手术。)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