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线上院史

跨越时空的苏北记忆(二十)——珍藏在小红楼里的百年足迹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19年前,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南隅诞生了一座近代西医医院——扬州浸会医院。
  翻开最新的扬州市区地图,医院的区位优势跃然纸上。她位居老城区西南部,东依古城,西接新区,与扬州大学城相邻,东南濒临连贯长江的古运河,西南隔河与风光旖旎的荷花池公园相望。这得天独厚之地正是一个世纪前扬州浸会医院旧址。

图片1.png

扬州浸会医院时期的医院大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美国在华基督教南方浸会联合会国外传道部(简称西差会)派医师伊文思(Dr. Philip Saffery Evans)到扬州,在扬州南门星桥西街21号(今扬州市南通西路98号)创办扬州浸会医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这是一所美资津贴的教会医院,隶属西差会上海办事处和江苏基督教浸信会联合会。
  

图片2.png

扬州浸会医院首任院长Dr. Philip Saffery Evans


  扬州浸会医院创办之初,在扬州新城南门星桥西街购得一片房屋,开始门诊及少量住院业务,后陆续建起医师楼、护土楼等二层西式小洋楼和平房。至上世纪40年代末,作为华东地区一所重要的教会医院,扬州浸会医院成为扬州、泰州、镇江及周边地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西医综合医院,其中以外科和放射科影响最大。

图片3.png

扬州浸会医院旧照


  如今,苏北人民医院已经成为扬州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开放床位2300余张,在职职工2700余人,拥有2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绿荫环抱中有一座二层红顶小楼,是一百多年前由扬州浸会医院所建造,作为当时浸会医院历任院长的住所。小楼布局周密、结构严谨、玲珑精巧,对称的构造庄重、典雅,给人以美感。楼外树木茂密、绿草如茵,与小楼相互映衬,美如画卷。小楼后经修缮,屋顶用红色琉璃瓦做成,故大家都称它为“小红楼”。现在,苏北人民医院院史馆就设在这里。

图片4.png

上世纪90年代小红楼旧照(现院史馆)


图片5.png

图片6.png

小红楼现照(现院史馆)


  195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迁入扬州浸会医院旧址,是医院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据史料记载,医院迁入时有综合楼一幢、平房四座、西式两层住宅楼六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时,扬州浸会医院良好的院舍条件,对人员、技术等已初具规模的苏北人民医院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如今,这一幢历经沧桑的小洋楼已成为医院见证和承载历史的院史馆。这里的文字、图表、照片、实物引领着我们穿越百年,感受岁月的变迁和医院的发展。


图片7.png

图片8.png

院史馆内部照片


  院史馆作为记录医院历史的重要载体,建筑中陈列着许多标志着医院发展的照片与史料。一张张建筑与设备设施的照片展现了苏北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表现了医院为病人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的决心与努力;历年来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与各种医疗技术的发展变迁反映了苏北人民医院为扬州市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的卓越贡献;实习进修组的合影与培训过程中拍摄的瞬间体现了医院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承担起的重要教学使命;援外医疗记录更生动诠释了“传承百年仁爱,精通济世医术”的崇高精神。
  此外,院史馆中还有许多实物档案,药碾、针灸盒、老病历、手术器械等一批珍贵的医疗老物件代表了从古至今的医学传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中医文明。

图片9.png

医院中医科老物件


  回忆录、干部花名册、老病历等手写文稿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正如陈列在院史馆中一份1966年的病历,它是写在马粪纸上的,做工粗糙,纸质很差,那时候病历书写的规范也和现在不一样,有的病历上面还有毛主席语录,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从60年代的扬州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扬州白求恩医院,到70年代、80年代的扬州地区人民医院,再到现在的苏北人民医院,这些老病历见证了这些年来苏北人民医院院名的更迭。相较以前,现在的病历更加详细系统,病人的手术记录、护理记录、既往病史都可溯源。目前医院一个月约产生1.1万份病历,一年就达到十几万份,病历的保存变成难题,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耗材,苏北人民医院正在向数字化、无纸化病历管理转型。

图片10.png

上世纪60、70年代老病历


  院史馆里还陈列着一批上世纪90年代胸心外科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像肋骨撑开器、胸骨劈刀等,这些早期手术器械已经被智能机器人、DSA等先进设备代替。而早期的胸心外科手术开创切口较大,切口多为10到15公分,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如今切口越来越小,只有6到8公分,甚至更小。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术更细微、更精确,对病人来说,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图片11.png

上世纪90年代胸心外科手术器械


  从上世纪的手术器械到如今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从1957年全院仅拥有67台医疗设备,到如今近万台医疗设备,设备稳定度和精确度的提升也促进了医院医疗水平的进步。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撑,苏北人民医院危急重症抢救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感受过老物件的历史感,奖杯奖章与荣誉证书则带领我们一步步从历史的厚重走向现代的辉煌,见证了一代代苏北人的艰苦奋斗与辛勤耕耘。苏北人民医院已有12名杰出人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省“青年医学人才”35人,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1人,国家及江苏省名中医7人,100多位专家在全国或省级各学术团体中任职,其中7位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

图片12.png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证书


  院史馆里珍藏的这些老物件、老照片是医院百年风雨的展现,是医院成长发展的见证,也是医院档案工作的具体呈现。档案的价值与重要性在院史馆中得以充分体现,它们与院史馆本身共同组成了展现医院悠久历史的文化基地,起着教育和启示后人的作用,也向世人展示着苏北人民医院锐意进取的坚实足迹与救世济人的高尚情怀。

图片13.png

1958年,针灸科主任朱复林赴北京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治病,邓子恢为我院题词


  一个医院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来自于这个医院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每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医院的经营理念融为一体,触摸到医院发展的真实过程及其生命力的脉搏。对待历史文化,挖掘、留存、珍视,这也是让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最好方法。明年医院即将迎来120周年院庆,小红楼见证着医院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也将见证苏北人民医院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辉煌。

图片14.png

苏北人民医院全貌


苏北人民医院 综合档案室
文字: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