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北风采

【120年·我与苏北的故事】那年的苏北医院抗洪医疗队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上个星期回了趟老家,谈到今年的洪水,母亲就说那年你得了急性黄疸肝炎,多亏了苏北医院的那位郑大夫,不然你要受多大的罪哦,听到母亲的话,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三十年前的那段日子。

我老家在高邮湖西的郭集镇,九一年高邮湖水位暴涨,郭集四面环湖,连日暴雨形成的内涝让全镇两万多亩农田淹在水里。为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上级决定全镇向天山、菱塘撤离,市、县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全镇唯一一条通往天山、菱塘的公路挤满了车辆和行人。我带着两个孩子搭乘熟人的拖拉机,从上午九点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多钟才到天山茶场的亲戚家。

那时我是镇里的新闻报道组成员,每天都坚持在大堤一线。宣传科要求我们几位成员各负责一片,为广播站的自办栏目写些抗洪现场新闻。当晚我在安顿好全家后,决定等天亮从天山跑回郭集。第二天一早出发,走到天山镇的时候被交警拦了下来不给回去,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因为交通管制郭集是只出不进,他们说现在不行,任何人都不许回去。你去那边车上等吧。

这是一辆救护车,走到车前才看到上面有横幅:苏北人民医院抗洪医疗队。车门开着里面有四位大夫在那坐着。我走上车去,其中一位大夫连忙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告诉他们说准备回郭集,那边的警察让我上来等的。大夫热情地说那你等下,我们也要去郭集,先喝点生姜茶暖暖胃,等路通了再一起走吧。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挺感动的,趁着等的间隙我向他们做起了采访,了解了他们下乡服务的情况。一直到下午路上的车流不那么拥堵了,我们才在派出所的人员引导下慢慢朝郭集去,车子开开停停到镇上时天已经黑了。医疗队去了镇卫生院,我下车向离镇5公里的抗洪点走。当夜我便写了苏北医院抗洪医疗队下乡来我镇服务的报道,用电话传到广播站。第二天便在市电台播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洪抢险,特别是湖滨乡炸坝泄洪后,洪水慢慢退去。人们陆续返回家园开始进行生产自救工作。由于长期泡在水里的缘故,洪灾过后靠湖近的村里出现了急性黄疸肝炎的患者,仅我所在的村里便出现了十多个。我也未能幸免,畏寒怕冷发热,全身乏力吃不下饭,人一天天消瘦下去。

在卫生室挂了几天水不见效,村里用拖拉机把我们组织起来到镇卫生院去诊治。巧的是当天有苏北医院的专家在卫生院里为群众服务,家人很高兴说是苏北的专家来了。为我诊治的是一位姓郑的大夫,他问了些情况说明了我的病情,开了些药和配的药水让我去卫生室挂,并在处方上写明用药的注意事项。我不知道那位专家的名字,只知道他姓郑,问诊时轻声细语给人一种非常和善的亲近感。

回家歇了几天,也请村里的医生到家挂了水,吃了几天药后,病情稍有好转,但仍是时冷时热。妻子准备带我去卫生院复诊,我打电话给卫生院的堂兄问郑大夫还在不在这里,他告诉我回扬州了,后天会有专家到卫生院来。隔了一天妻子早早骑车带我去医院,巧得很郑大夫还真来了,我把上次他开的处方拿给他看。他详细问了我的病情,问我服药后的感觉,身体有没有什么反应。我告诉他吃了药后有些恶心,挂水的时候发冷,他想了想说那我开点中药给你回去吃吧,中药虽然慢点苦点,但对人身体伤害小。如果你们卫生院中药配不齐,你可以到大巷医院找一位姓王的医生,那边可以配齐的。这个病要养着治,好好休息的话三个月左右就会好了,但你回去要忌口,盐要少吃。

听了王大夫的话,我心放下来了,第二天家人请村里的亲戚用拖柆机把我带到大巷医院,找到了那位姓王的医生。他看了处方就说这是苏北的郑大夫开的吧,一看就知道了,你等下我为你配药。一会儿他拎着十几包中药过来对我说,你路远我给你配了半个月的药,回去小火慢慢煎半小时就行了。回家后服中药虽然苦点,但身体反应却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正如郑大夫所说病情终于痊愈了。但自那以后我就没有再遇见过郑大夫。三十年过去了,一想到当年的事,苏北医院抗洪医疗队的郑大夫还一直记在我心里。

在人的生命中,有些事让人不敢忘,它像一座山立在人心里,怎么也绕不开;有些人不能忘,他像一颗星孤悬在天空,虽然平凡渺小,却照看着我们的一生。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908104018.jpg

向翔,本名万长正。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创作联盟成员,扬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有400多篇首散文诗等文学作品刊登于《诗选刊》、《意林美文》、《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诗作家》、《中华文学》、《春风文艺》、《文艺家》、《扬州晚报》等报刊,并入选多种中国散文诗年选版本,50多首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电台散文诗专辑播诵,有作品入选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在央视网等媒体播放,著有散文诗集《时光煮雨》,参加2017中国知名散文诗作家开阳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