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功能检查科>> 科室动态 >>正文

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科室动态

心电图检查你真的了解吗?

发布时间:2018-09-18 17:13:22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医学史上有两项检查与诊断技术临床应用已逾百年而久盛不衰。一项是X线检查,该检查的发现与发明者伦琴(R)于1900年荣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项则是心电图检查,其发明者艾因特霍芬(Einthoven)于192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心电图是心脏在每个运动周期中的生物电变化过程,是心脏往复活动的表现。很多人在体检过程中,都会忽视心电图检查。多数人片面的认为:普通心电图检查价格低廉,检查时只在身体上连接几根导线,方式简单,准确性值得怀疑,有的甚至觉得平时没什么不适,没必要做心电图的检查。大量事实证明,具有一百余年历史的心电图检查,仍然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最快速、准确的无创性技术。

心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心肌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心电监护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等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通过心电图检查还能发现其他检查所不能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长QT和短QT综合征,CPTV ,特发性室颤等,这些也是造成猝死的原因。如果没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检查,就会使无症状心肌缺血和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漏诊。

心电图检查不单单只有一种

  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胎儿心电图等。

不同心电图的区别与临床意义

  1.普通心电图检查(ECG):临床运用已一百多年,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普及面广。疾病发作期间或持续性的异常心电信号,仅普通心电图就足以反映患者的心脏情况。但只记录患者安静平卧时1~2分钟左右的心脏“动静”,在非发作期易产生“漏”诊。 

  2.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能日夜跟踪心脏“动静”,虽然贵些,但信息量大,可以说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偏差”的心电波,大大提高对不定时发生的心慌不适,尤其是对一过性心慌及短暂的胸闷胸痛发作的检出率,包括人们“毫无感觉”——即无症状的异常心电波变化也能被“揪”出来。

  3.运动心电图检查(EET):患者只需在电机驱动的平板上行走即可,在检测期间,该设备将监测并定时记录心电图和血压,并将按照相关标准逐步提高运动量,以观察心肌有无缺血的现象,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并对其危险性,预后评估。但该检查有一定的禁忌症,在医院,一次简单的运动平板试验,便可以及时发现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

4.食管导联心电图(Eso) : 是从鼻腔下一只电极导管到食管,记录出食管导联心电图,是临床分析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可靠的方法,并进行终止各种心动过速治疗,尤其对孕妇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是其他方法无法弥补的。

5.起搏器心电图(PacemakerECG): 判断起搏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及时进行必要的起搏器程控,才能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充分发挥起搏器的作用。

为什么要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1)心电图是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需要

大概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医疗条件有限。医院检查的三大常规,仅是指临床检验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医院检查的三大常规逐步升级为检验、放射、心电图为基本的常规检查项目。也并不是所有疾病一律做这些检查,至少临床大夫根据病情选择应该做哪项检查,以了解病情程度或排除某些疾病,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2)心电图是发现诊断心脏疾病最基本的检查。不仅有典型心脏症状的需要做心电图检查,某些心脏病早期无典型心脏症状。

①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常常被肺部症状掩盖。

②病毒性心肌炎往往从感冒发烧后引起,根据病情及时检查心电图,可免除隐患。

③人体高空坠落、摔伤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出现心肌挫伤,心电图可有缺血性ST-T改变。

  (3)心电图可以发现其他脏器疾病对心脏的直接、间接影响

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如感染中毒、胃肠道疾病,肾病、尿毒症等可出现心电图ST-T及U波异常和心律失常发生。

②左侧气胸、胸腔积液等心电图也会出现间接异常改变,进而通过X光明确诊断。

③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出现心电图缺血性T波或脑型T波改变。

④呼吸系统疾病,如肺动脉栓塞、肺心病心电图有时会呈现特异性表现。

究竟哪些患者需要做心电图检查呢?

  凡是患者感到胸闷,心悸、心慌、头昏、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具体来说:

  1.对于年龄较大、体格较胖、血压长期较高,以及血清胆固醇、血脂增高的人,即使无任何症状,也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老年人因激动或饱餐等引起上腹部一过性疼痛时,应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可描记心电图确定诊断。

  3.对常表现为胸部灼烧感、闷胀感、压迫感、窒息感、沉重感、呼吸停顿感、刺痛、钝痛以及胸部无法描述的难受或表现为上肢无力、麻木、有蚁感等疼痛性质不典型的人,也应该及时去做心电图检查。 4.常感觉心悸、心慌、自觉心脏有停搏感的人,以及近期内患过较严重感染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心电图。

 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即使无心脏病症状,也应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日后一旦发病时对照。

做心电图时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有恐惧感。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上、手上接上电极导线,有些患者因此非常害怕,导致心动过速。实际上这些导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正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要有恐惧感。

  2.应在安静时进行,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所以检查时应当保持安静。特别是儿科患者,当小儿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必要时可先给患儿吃些镇静药,以防止因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

  3.避免药物影响。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从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所以,患者应向医生讲明最近服药情况,以免误诊。

  4.结果仅作参考。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心电图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正如有望远镜眺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心电图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其结果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才能最后得出明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