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 正文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交汇点:开颅手术告别“全手工”,扬州引入“定位机器人”开颅直径不到一厘米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恒柱教授团队成功运用精准引导机器人完成多例微创开颅手术,开取颅骨的圆周直径还不到1公分。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让开颅手术变得更为精准,也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常态化开展,也标志着扬州神经外科继从显微镜时代进入内镜时代后,目前已逐步进入机器人时代。

图片.png

日前,67岁的姚大爷突发意识不清且伴有左侧肢体无力,情况危急。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患者紧急收治,并立刻进行了患者检查。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体后,发现其脑部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恒柱主任团队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决定采用最先进的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穿刺血肿。

图片.png

“这款精准定位机器人取代了原来由医生手工测量选取手术路径的方式,借助CT成像,即可通过立体定位计算出精确的手术入路,术中定位误差仅0.02厘米左右,并且可以根据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机械臂精准辅助操作。”6月26日,张恒柱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机器人的手术创口非常小,姚先生开颅圆周直径仅仅0.9厘米,便可精准地将引流管置入颅内的血肿腔,对脑内血肿进行引流,从而快速减轻了患者的占位效应、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伤。而且,不仅手术全程顺利、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四天便可以拔管,血肿基本清除,目前康复良好。

图片.png

在我国卒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脑出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如何更规范化、精准、微创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诊疗一直是临床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医疗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图片.png

“传统开颅手术,必定会牺牲手术路径上的正常脑组织,甚至是损伤重要的神经功能。而常规血肿腔置管往往受限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假若位置摆放不到位,不但引流效果差,还有造成新损伤的可能。”张恒柱表示,作为扬州首家开展机器人精准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的医院,他们已经获得了大量临床操作经验,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安全、高效。对于患者来说,创口愈合周期短,可以显著减小创伤,加快患者康复,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图片.png

据介绍,目前神经外科精准定位机器人手术主要运用在无需大面积开颅操作的手术及部分活检手术中,随着精准和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展。未来,医院将运用手术机器人开展更多临床手术和研究工作,用科技赋能医疗,帮助更多患者获益。

通讯员 汤佳 蒋潇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

编辑: 张韦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相关专家

姓  名:张恒柱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  长:

擅长神经外科各类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显微手术、神经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垂体瘤…

出诊: 星期一 上午 星期一 下午

简  介: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内镜颅底培训中心(扬州)主任,神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扬州…